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方式 > 正文内容

春风祥玉的由来?

2024-10-27 23:55:48娱乐方式1

春风祥玉的创办人邹俊先生,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邹天成之子。邹教授63年陶院毕业,留职任教直至退休。

邹俊从小在父亲身边耳闻目染,常跟随父亲外出写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得到父亲同事老师们的点拨,中学毕业时即画得一手好画。83年随父亲进入陶瓷学院开始正规的院校教育,学习瓷画和制瓷技艺,前后达七年之久。期间任校办工厂技术科长,厂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

天分也好、勤奋也好,到1989年,邹俊先生已经成为陶院校办陶瓷厂的厂长。也恰在这一年,他选择了离开,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然而展在他面前的并非是坦途,个中艰辛恐怕只有邹先生本人清楚了。创业之初,邹俊并不是以茶具开端的,当时市场上认可的基本上是各类花瓶,并且购买者也绝大多数是境外的瓷器爱好者。 1992年,香港的叶荣枝先生辗转找到邹俊,拿出一些茶具样品希望定制,开启了邹俊制作陶瓷茶具的大门。

为此邹俊特意走访了各地的博物馆,阅读古籍善本,借鉴宣德、成化缸杯,康熙若深杯等明清官窑瓷,以此为基础创作出适合现代人品茶习惯的各种器形。器物上纹饰图案同样以仿古为主,同时融入了自己的风格。

在同一时期,邹俊还制作寄托款的瓷器以满足国内玩家的需求,这些作品都是倾力之作,由于仿古瓷成品率很低,虽在经济上并没有很好的回报,但这无疑扎实了邹俊在仿古瓷器上的功力。

邹俊祖籍余干,祖上虽称不上显赫,但也已在道光年间拥有三家堂口:贵和堂、贵和栈、贵和轩。其实原本邹俊祖上是做中药生意的,但是当时一些药品的包装是瓷瓶类的,因此便在景德镇开立窑口,这便是“贵和堂”堂号由来。

2000年听从当时与韩国做茶具生意的中国客商吕志岳先生的建议,改为贵和祥。这一款识使用到2007年,期间因众多定制产品,款识也很繁杂,但不限于三字、四字、六字、纪年、珍藏等贵和祥款识。

之后邹俊工商注册了以此名作为窑厂的名字,但可惜的是忽略了注册商标,2008年“贵和祥”商标在被他人抢注之后,邹俊看到自己已经使用7年的贵和祥品牌注册无望,于是重新注册了“春风祥玉”这一品牌。

其实“春风祥玉”款识,邹俊在1993年就曾使用过,而大规模使用是在注册“春风祥玉”以后。也许这个举动迫于无奈,失去品牌对于邹俊本人来说无疑是心中的痛。以至于在2007年后不得不改用如今的“春风祥玉”和“邹俊窑制”款。

故2007年以后的贵和祥已非邹俊主理,而是仅存其名的贵和祥,个中是非公理,自在人心。唯有不断超越自身推陈出新出更好的作品才是基业长青之道。

春风祥玉的特点

春风祥玉的仿古与创新是齐头并进的。邹俊出身景德镇陶瓷学院,对景德镇的制瓷有着非常系统的认识。其所制的仿古瓷器,大多以元末明初时的青花瓷器为蓝本,器形、笔法、瓷胎厚度、青花发色都经过反复试烧和对比,在此基础之上对纹样作设计修改。在还原青花铁锈斑,釉里红发绿等传统工艺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解。

春风祥玉延续了明、清瓷器造型丰满、深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的特点,展现了质朴、庄重之美。作为当今瓷都景德镇知名的纯手工瓷器品牌,其产品涵盖青花、粉彩、各类色釉等,尤其擅长青花及青花釉里红。

由于早年间为茶道爱好者定制瓷器之经历,邹俊在器型制作时,对于每一根线条、胎体厚度、整体韵味都有着近乎完美的追求,邹俊在每一个细节上皆有良苦用心。利坯又叫修坯,是瓷器手工成型的重要步骤,在坯体干至七八分时才可操作。要把一个坯体利得又薄又均匀,对利坯师傅的技艺是个考验,稍有不慎,则会利破坯体。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难度,关键的考验要到入窑后方见分晓,利坯师傅功力深浅直接影响烧成率。当然除了技术上的把握以外,坯的气质与神韵如何表现则是邹俊先生更在意的问题。

青花彩绘须在泥坯干透之后由手艺精湛的画师将设计过的图案临摹到泥坯上。白描线条看似千篇一律,细究则变化无穷。以花鸟为例,花的边缘是铁线描,鸟的羽毛是丝毛,枝干笔法则有如写字搬要有顿挫变化,有的要婉转精致有的要豪放粗矿,可谓失之毫,谬之千里。

青花勾线完成之后是分水工序。用一种名为“鸡头笔”的大笔,饱蘸条配好的青花钴料,大笔贴近坯体表面,料水流出,以笔尖引导料水填满勾画的线条区域。分水技法,一是要表现青花层次分明的色调,二是清晰严格的把颜色填染于勾线范围之内。在邹俊看来,分水不是简单的平涂,这样则流于呆板,而要懂意境,知章法。“如康熙时期青花,色调青翠,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谓。”故在邹俊的作品里,青花的分水效果如同中国画般墨分五色,堪称国内一绝。

邹俊使用原矿釉料,皆为自己调配,秘方不得而知。其作品为坯体上釉, 吹釉时邹俊先生先吹外壁,因其口沿处薄,又是转折交汇之所在,不容易挂釉,处理不当烧成后则为瑕疵。

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气窑窑烧对时间、温度可以精准电脑控制。青花的呈色也相对稳定,烧成温度范围也比较宽,烧制的时间、温度、氛围、天气等等经验加上科技控制,终烧成后青花的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青花发色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同风格标准也不一样。比如永宣青花浓艳,烧淡了就不好,成弘青花淡雅,烧浓了就没有那种韵致。”但在邹俊眼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好的青花得是好的蓝色,烧得不蓝就算不上好,与风格无关。

对青花驾轻就熟的邹俊,在用铜料绘制再窑烧而成的“釉里红”面前依然不敢掉以轻心。“釉下颜色瓷,蓝色的叫青花,那红色为啥不叫红花?”他笑了笑。青花釉里红,邹俊花了40年时间不停的实验。“窑烧到800°C的时候,铜就要开始蒸发了,但要命的是你要烧到1100°C的高温,铜才会还原成红色。如何确保在这300°C里铜不会被烧飞?还有加上青花的釉里红,青花的颜色还原更是要烧到1380°C。”不可预知的跨度,将近600°C的煎熬。40年来邹俊始终守着窑,看着烧。

在邹俊眼里,青花釉里红要比单纯的青花工艺难度也大得多。“青花和釉里红各自呈现理想色调的温度和气氛并不相同,不能不说起初将釉里红与青花结合的尝试,是一种疯狂的偏执。”这种努力在很长一个时期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功,既使在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终于在清三代时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之后,这一辉煌也未能得到延续。“现在烧窑技术已得到高度发展,但要烧造出理想的青花釉里红器物,仍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春风祥玉作品发色好、釉水好等等表相背后,精华的背后还是邹俊的想法和设计。迷恋传统工艺的邹俊坚信在传承中创新的信条,“传统做扎实,才会有好的灵感和设计,才能烧造出好的器物。”

对传统工艺的执著,对品质的坚守,在市场上不跟风的独特气质让邹俊的作品达到实质上的“官窑”水准,精致典雅、美轮美奂。春风作品釉面油滋温润,釉下气泡大小疏密错落,隐隐透出古意。不论是造型还是色泽都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价值。

茶具之外,春风祥玉也烧制各种陈设器和文房器物,各类瓶、尊、缸、罐、钵、洗、盂都是从历代瓷器的样式改变而来。仅以梅瓶为例,宋元明清四代的样式完全不同,而春风祥玉的梅瓶是以明代早期作品为蓝本,在口的大小和肩的弧度等方面经过了细微的调整,才得以终成形。

春风祥玉的成长

由于邹窑传奇般的发展历程,及持续不断走高的价格,使如今邹粉分为几类:一类:神化老贵,狂黑春风。二类:抹黑老贵,吹捧春风。三类:缅怀老贵,挚爱春风。以及某些老经销商因春风价格上涨而转捧他窑而所做的一些夸大黑化。

受益于如今信息传播的迅捷自媒体的发展,可以让专心制瓷的匠人更方便的传递本真思想,免于被曲解误读,让广大瓷友能更方便的走近邹窑了解邹窑。

如今的春风在制作工艺以及器物的精美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工艺的进步,窑口制作经验的积累,窑主艺术造诣的成熟,皆有长足进步;如今的春风祥玉作品,无论从画工还是胎釉,确实是精致到了极致,其精美程度和秉承的制作态度,是对得起名窑的称号和自身价值的。

瓷器的生产历经72到工序,是一跟完整的链条,有别于其他由个人独立完成的手工产品。初迷此道的爱好者往往会问:哪件是邹老师的作品?只能说哪件都是哪件又都不是。邹老师对每一个环节皆有严格的标准与掌控,从胎泥配方、器型设计、到图案设计、到分水、混水、釉水配方、吹釉工艺、窑炉码放、窑温控制无处不是邹老师心血之传递。

名窑有如一个现代交响乐团,要奏出华美乐章必然是各个器乐声部的协同合作以及指挥对一作品的个人理解及整体把控。是对各个环节标准的制定与整体气韵的把握,而非只强调夸大某一道工序。画工固然重要,但绝非一个因素。这也是为何近年虽有各种原因所致各个工序的匠人的正常流动,而邹窑的作品总是能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创新的根本原因。

邹窑的匠人们,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作品,这一历程是源于邹俊本人对瓷器的更高追求。在艺术与市场中,寻找到平衡点,一款好的作品,不需要太多文字性的描述。而应该是人不言器自语,应该让器物,来讲述它自己的故事。相信邹窑依旧会继续曾经的辉煌,以更多美器飨以瓷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ylfs/47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