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性格处事 > 正文内容

范仲淹的母亲?

2024-10-23 21:38:43性格处事1

谢观音(963-1026),宋建隆四年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真定府韩家楼乡高平村(今属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镇),为富室独生女。父亲谢东霖(914-977),字南海,籍贯待考,为刘家上门女婿,多才多艺,善于治家,入赘不久便成为方圆最富裕的人家,被人们尊称为“谢员外”。母亲刘氏,富室独生女。夫妇婚后接连生过几个孩子,皆不幸夭亡,谢观音幸运而生。谢观音二十六岁成亲,二次婚史。先赘范氏婿生一子范仲淹,后嫁朱氏生三子。殁于天圣四年八月二十九日,享年六十四,初封为颖川郡太君(四品),先后追封吴国太夫人、秦国太夫人(一品)。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父亲谢东霖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此时谢观音年仅十五岁,只好艰难地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传承谢氏香火,她贸然作出决定,走母亲的老路招婿入赘。然而“女子无才便是德”,因谢观音人才出众,有如鹤立鸡群,远近难以有人匹配,故一拖就拖到二十六岁。

宋端拱元年(988),成德军节度掌书记范墉的原配夫人陈氏,在生孩子后大出血而不治身亡。范墉拉扯几个孩子,既当爹又当娘,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因而急需续娶继妻,来照料这两个年幼的儿子。看到谢观音才貌双才,成熟而通情达理,且家境富有,经人一撮合,于是就放下七品正印身份,带着几个孩子,入赘为婿。然而入赘后应改名换姓一事,却确难于落实。谢观音了解了他的为人,又得知他显赫的家世详情,改姓必须经过皇上亲自批准,只好作罢。

宋端拱二年(989)十二月八日,范墉调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于是夫妇果断地变卖了真定的所有家产,带着全家人一齐去上任,途中路过无锡望亭。一路上因为天寒地冻,风餐露宿,车马劳顿,范墉受了风寒,得了肺病。

宋端拱二年(989)十二月二十三日,谢观音全家到达武宁军治所徐州。由于原掌书记尚未搬走,一家五口只好暂时寄住在驿馆。宋淳化元年(990)一月七日,范墉病情恶化,病逝驿馆。范墉的突然病逝,留下了一堆孤儿寡母,让她谢观音确实感到无助而困惑。回正定路途遥远,且家中房屋已卖掉,于是决定去范墉老家苏州。在办理抚恤手续时,她请求武宁军节度使派兵去正定,将范墉前妻陈氏夫人的灵柩直接运往苏州。

宋淳化元年(990)一月十六日,谢观音便带着几个孩子,扶着丈夫的灵柩,前往苏州。一行生人的到来,让范家与陈家均感到突然。由于多年不通音信,也没有证人,不愿接受这个大包袱,还对谢观音母子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同年八月二日,武宁军派往正定的士兵将陈氏夫人的灵运到了苏州,大家商议将范墉与陈氏灵柩合葬于吴县天平山范氏祖坟地。经范、陈两大家族合议,同意将陈氏所生的孩子留下,由族里抚养。至于谢观音、范仲淹母子则弃之于不顾。

面对如此窘境,谢观音实在无可奈何,只好带着儿子范仲淹去为丈夫守灵。母子就住在天平山咒钵庵内,守孝三年。三年间,谢观音手把手教范仲淹识字,用树枝在地上教儿子写字,还传授父亲谢东霖教她的常山战鼓鼓点,用土块演摆常山蛇阵。这种良好的学前教育,为范仲淹日后成为文学家、军事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谢观音是范仲淹第一任老师。

宋淳化四年(993)春,谢观音母子守孝期满,正在为下一步的去向和今后的生活而忧愁之际,正准备赴任湖南省澧州安乡县令的朱文瀚来到天平山游玩,他们不期而遇。谢观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与朱文瀚结合了,谢观音母子拜别了苏州范氏家族,改嫁给朱氏,并随之赴湖南安乡上任。为了儿子在朱家不受歧视,谢观音毅然将范仲淹的名字改成“朱说”。

于是谢观音对儿子既慈爱又严厉了,常常叮嘱他:“在为人处事中,一丝一毫都不可轻视,谨言填行,一点也不得马虎!”她自己也身为表率,凡事遵循礼数,勤俭持家。因为她待人诚恳,发自于心,更能善待前妻的儿女,且胜于己子,这一对侠义夫妇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使重组的家庭亲密无间,其乐融融。

范母谢氏教导范仲淹少年就立下“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的大志,并告知其身世,范仲淹遂更发奋图强,毅然离家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春天,26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

天圣四年(1026)八月二十九日,谢观音病故,享年六十四,被追封为颖川郡太君,后追封吴国太夫人,秦国太夫人。

范仲淹丁母忧期间,为母亲安葬而奔波于商丘、苏州、长山之间。此时苏州范氏家族以改嫁为由,拒不承认谢观音与范墉夫妻的合法性,干扰他们合墓;长山朱氏家族,主要是朱文瀚与初氏的儿子,以谢观音为续妻,且又被范氏接走为据,拒绝谢观音与朱文瀚合墓。在无办法的情况下,范仲淹将其母谢观音暂时葬在应天府宁陵职田(河南商丘)。

范仲淹在由河中府去往陈州(河南淮阳县)的途中,途经南伊川万安山高平陵拜唐相姚崇墓。受姚崇的启发便也在这里买地半亩作为母亲的墓地。范仲淹买好了墓地,赴陈州报到后便请假将母亲移葬于洛阳伊樊里(伊川县)万安山下高平陵。

后范仲淹学习姚崇,在去世后也葬在母亲的下首,永远陪伴着自己的贤母。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xgcs/469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