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苏轼乐观态度的短文?
(1)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
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当历史的波浪风驰电掣般向我们涌来时,大家可曾看到那最高的——三千尺波浪?那是苏轼乐观人生二百年的成熟的浪花,撩人心弦的浪花。 曾经多少次热血沸腾,曾经多少回默默吟诵“成熟是一种明亮而又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伸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这是苏东坡的成熟,是他在黄州最寂寞而又最丰厚的收获。正因为如此,他的名字才嘹亮地回响在黄州大地;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文才在逝者如斯的长江黄河上久久流荡;正因为如此,他,东坡居士,才在历史的浪花中,独领钟秀,独树一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呵,有谁能和他比这番悠闲。“不在乎是雨是晴”,不在乎生活的风雨如何向他袭来。他有的是他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本钱——一种超乎尘世的心态。曾经,一种忠义奋发,欲从天下为己任的旷世胸怀伴着他官至礼部尚书,其间,他鞠躬尽瘁,为国家兴利除弊。然而小人的嫉妒使他的命运改变,毕竟他是文人,也会胆怯。在朝廷的官差去抓他时,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在狱中受尽了侮辱和严刑,被贬黄州。即便这样,苏轼终究还是苏轼,痛定思痛中,“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青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这便也罢了,然而上苍似乎要考验他的意志,要考验所谓的“真金不怕火炼”,于是他“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饥寒相乘除,未见可吊贺”,真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试问天下还有比这更惨更绝的事?想那屈原不过是流放几回,可毕竟他还有朋友相勉,而他苏轼却“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驾,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无友人一字见及,有书之与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而结局呢,屈原禁不住难熬的寂寞,纵身跳进汨罗江,苏轼呢,在“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者”欣然悟到“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真不愧一代大师,亦如他必须“执铜琵琶”才能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气,更兼有他“枕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闻之则为声,目遇之则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恣意的雄健阳刚之气。 在这样的人格面前,任何语言都失去了它本身的丰富内涵和外延,也无须用任何语言来装饰。它本身就是发光的,万丈光芒照神州。 我们站在900年后的今天,看历史高浪伴着苏轼人格,诗作滚滚涌来。虽然我们不能触摸到历史镌刻的那份永恒,却依然能感受到那身正气,那满骨子的不屈和那旷世的乐观,这也正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呀!现在,我们已不是那个被贬的时代,无须抱着一腔勇气去领略那份世态炎凉。可是在生活中,我们也许还会有太多的无奈,这时,想想东坡居士吧,比起他的不幸和无奈来,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开启你的心扉,任风倾听你的心声,凭雨洗涤你的意志,这样千百次后,所有的不幸和无奈都会雨化为一串串涟漪,然后荡到心湖深处,镌刻在你的思想上,这便成了你的人格,你的财富。(3)“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湿润的天,淅淅沥沥的雨。同行的人,没有雨具,匆匆忙忙地赶路,忙着躲雨。然而,唯有苏轼,迈着沉实平稳的步伐,深邃的双眸凝望着远方,嘴角似起未起的有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这雨不是意外的灾祸,而是生活的点缀;仿佛这雨不是老天对人的戏谑,而是生命的诗意。果然,雨过天晴,山头温暖的阳光迎向人们,同行的人该是一展愁眉的时候了,而苏轼只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遇雨而不惊,雨晴而不狂喜。面对打击毫不失意,喜怒哀乐融为一体,这生命的从容令我难以忘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朗星疏,疏落的梧桐投下孤单的影。苏轼在院中踱步,仰望苍明的月,月圆之日,该是团圆之时啊!然而,朝廷如“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亮总是“别时圆”。境遇的惨淡,寂寞无依,化为苏轼头上的一根白发,或是脸上的一道沧桑。苏轼与常人一样,有心结。(很好。) 可他参透人生,有结又有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抬眼望一眼明月,苏轼淡淡地笑了,即使纵隔千里,依然可以共婵娟。 豁达的心胸,平和的心态,于逆境中自我调整,不像赵师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急躁,不像杜甫“忍能对面为盗贼”“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愁苦。 苏轼的笔下,是一种生命的从容。它源自磨难困苦挫折阻塞,源自不沉沦,不气馁,源自博大的胸襟,豁达的心态,源自从走过的每一步中思考,感悟,让自己的生命超于荣辱得失,真正解放、开阔、自由。 苏轼让我记住了生命的从容。这生命的从容,我会永久记下,也许我不会达到这完美的境界,然而我会一直走向它。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