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性格处事 > 正文内容

儒家,体现立身处世的名句?

2024-09-20 00:49:41性格处事1

关于儒家:

1.儒家思想,是 先秦诸子百家 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 儒教或 儒学,由 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 司仪 ,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 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2.儒家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 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 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性格,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启蒙是分不开的。

儒家立身处事的名句主要有:

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

孔子说:“对千里马来说,不要称赞它的气力,应该称赞它的品质“。

立身修道,是为人之本,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德行为根本。

2.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

孔子说:“人要不懂得礼,就没有安身立足之地”。

儒家讲的礼,不仅仅是礼貌,但光懂礼貌还远远不够。

礼,最主要是一种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做人态度,是个人修养中必备的品德。

礼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智慧和知识。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这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君子重义而轻利,小人重利而轻义。

君子和小人谋利的关键区别就是看手段,君子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和辛勤劳动所得,是正当途径得来,小人以坑蒙拐骗、投机取巧为能事,是歪门邪道得来。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没有真本事,却爱自吹自擂说大话,是儒学的大忌。

人生真正的成功,应该表现在行动上,表现在人生实践中,而不是靠名声、名望。

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做事要敏捷,言语要谨慎,不懂的不要说,懂的也要少说,以免自取其辱。

5.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有的人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只要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这也是做人修养的一个基本原则,有的人总是不等别人把话说完,他就急忙跳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就是毛躁,爱出风头,让人讨厌。

该说的时候不说,也不好,让人觉得城府很深,虚伪。

言必有中,也是修行必备的一种谈话艺术。

6.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可以和人家谈的话,你却不说,这样就容易失掉朋友;不可以说的话,你却跟人家说,这就是不会说话。

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注意言语轻重,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不能任性而为,否则将会带给自己无尽的烦恼。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做事不要图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更达不到目的,只贪求小利往往做不成大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

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放远眼光,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水到自然渠成。

8.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怎么养心?那就是清心寡欲,减少自己的欲望,越少越好,甚至连养生的欲望都不要有,这才是最好的养生。

9.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下》

一个君子应该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在贫穷时就坚守好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得志时,就应该帮助天下众生,广行善道。

1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关雎》这篇诗,虽是表达的男女之间恋爱的快乐,但是却没有一点放荡,虽然也有忧愁,但是一点没有哀伤的意思。

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形式和境界。

1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亲近。

做人只要坚守自己的德行修养就好,不要担心没有朋友。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如果两个人的志向和思想不同,就不要在一起做事。如果非要勉强在一起,迟早也会产生矛盾而散伙的。

道虽然不同,但还可以成为朋友,不一定就非要成为敌人,但是要相敬如宾,尊重对方的思想和见解,求同存异,这才是君子所为。

1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子贡问怎么对待朋友。孔子就说,朋友有错误的地方,应该真诚中肯的劝告和引导,如果他不听就算了,不要再劝了,否则就会自取其辱,遭到朋友的怨恨。

朋友的价值,最重要的一面就是“规过劝善”,有错误相互提醒纠正,互相勉励,但是劝善也要有一定限度,要适合而止,不能过犹不及。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和别人相处,虽然他们人生观和对事物的见解不同,但是他们还是可以求同存异,和睦友好,互相尊重。

小人则相反,虽然表面上称兄道弟,一团和气,却是面和心不和,各打各的小九九,不能真正团结一致,办成大事。

1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这句话非常生动地描述了君子和小人对待人的风格。帮君子做事,做事容易取悦他难。若想用不正当的方法取悦他,比如送礼、请客等,他肯定不会高兴。

小人相反,给小人做事很难,但是取悦他很容易,只要摸清他的喜好就可以了,即使用不正当的方法,吃喝行贿送礼,他也会很高兴。当他任用别人的时候,他就会求全责备,因为小人的作风就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

1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孔子孝。孔子说,今天人们谈论起孝道来,就认为能赡养老人,能给他饭吃,给他钱花,就算是尽孝了。但是狗了、马了都会有人喂养,如果态度不恭敬,和喂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说,孝顺父母,最关键的一个字是“敬”。

17.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春秋·鲁·孔子《论语·公冶长》

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即便交往的时间很久,也不可以怠慢朋友,应当像刚交往的时候一样敬重。

1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在小的事情上不能够容忍,就会打乱全局的谋划,懂得隐忍克制,是处世的根本方法。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士人不可以不弘大而坚毅,因为他们需要肩负七重大的事情,而且道路还很遥远。

20.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春秋·孔丘《论语·里仁》

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当委婉的劝谏,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纳,也不应当违逆父母,不去抱怨。

2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说:“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而去做事情,这样就会遭到很多人的怨恨。

22.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伯夷和叔齐不去挂念从前的仇恨,所以,别人对他们基本没有什么怨恨。

23.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君子只会去担心自己不能够学有所成,而不会去担心自身贫困。

24.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就姑且存疑,不乱发表意见。

这是孔子教育学生子路的话,与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名言同义,都是劝人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不懂而乱发表意见。

25.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春秋·鲁·孔子《论语·宪问》

君子每日不断进取,进修德业,小人为了欲望,每日沉沦。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xgcs/45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