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性格处事 > 正文内容

鲁迅先生的高老夫子的性格特点是啥?

2024-06-25 18:35:59性格处事1

《高老夫子》表达的是一个社会的片断,讲述一个高级混子的教书经历。

文章看完,感觉主人公尔础高老夫子的形象十分清淡,鬼魂一般若有若无的出现在各个场面,很别扭的把整个小说串了起来。整体看来主角的塑造还没有黄三、万瑶圃来的清楚(虽说后者也差点随了主角的大流)。很明显,鲁迅先生要写一个道貌岸然、迂腐浅薄、虚伪下作的骗子,但就因为描写得太明显而使得高尔础失去了纸上的生命。费茨杰拉德曾说:如果你从创作一个独特的人物着手,没多久你就会感觉到你创造出来的不是个体而是典型;如果你从创作典型人物着手,你将会发觉你创造出来的——什么东西也不是。鲁迅先生并非要写一个独特的“高尔础”,而是要创作一个典型;但这个典型正因为无论行为还是心理都太典型,所以变得无处不在,你身上有一点我身上有一点,就不像一个具体的角色。由此可以总结出一个创作典型的经验:在处心积虑塑造一个典型的同时,要注意“典型不可太典型”——除避免生硬的“典型”行为动作描写,还要用经过精准筛选的心理描写化解那些过分的“典型”。鲁迅先生似乎尤其喜欢阿Q:已然在《阿Q正传》中表现出娴熟的心理分析,但对高老夫子等人的心理描写却如此粗糙、不经意。例举对高老夫子的一些讽刺性描写:“怨愤地吁一口气”“高傲地一笑”“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仿佛是根据文章节奏,高老夫子傀儡玩偶般被无形的丝线拽着做出些可笑迂腐的动作,这样的描写并不高明。一般来讲句子的重复可增强文字力量,在散文中更可增加诗韵效果。但这样的重复在《高老夫子》中只显得生硬;鲁迅先生也是追求文字技巧的人,创作于一九二五年的《高老夫子》似乎说明先生还未完全掌握一个灵活、深刻的讽刺性人物的描写技巧。高老夫子形象的飘忽在于太典型而不真实贴切,也只有最后一段,描写他和两个狐朋狗友打麻将骗人钱财的时候才显得真实了些。《高老夫子》所具有时代特色时代意义是不容置疑的。高老夫子: 此作品写于1925年,具有辛辣的讽刺性。小说中的主人翁是一个自我标榜的伪道世学者。他应聘女校的目的除了捞几个钱外,就是为了看看那里的女学生。他嘴上说“世风可虑”,其实搅得“世风可虑”的人恰恰是他自己。风波:此作品写于1920年,所摄取的是普通农家生活中的几个镜头,但这些和当时的政治事件有着明显的联系。它所描写的是张勋复辟及剪了辫子后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xgcs/41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