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扬的性格特点?
刘思扬,小说《红岩》中的人物,1927年8月9日出生于安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他却投身革命,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为信仰劳碌奔波。
刘思扬以真实人物刘国志为原型,他是革命者中一面别样的旗帜,他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
刘思扬出身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被敌人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敌人为了诱捕集中营中的地下党员,摧毁集中营中的地下党组织,假意释放刘思扬等。
刘回到家中时,有假扮地下党员来接头的敌人来套取刘关于集中营底下党组织的情报,但被刘和赶来的真地下党员识破。刘思扬二次被捕后,于重庆解放前夕被敌人杀害。
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挺进报》组织局部暴露及数名同志被捕后,这个富家少爷,入党不到三个月的新党员遭到同志误解,甚至被当作叛徒。
刘思扬的大哥几次出面营救,而刘思扬宁可把牢底坐穿也不愿在悔过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他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刘思扬在重庆“11.27”大屠杀中殉难。
人物原型:
刘国志,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生活原型,出身于富商家庭,少年时代父母双亡,家庭经济渐趋颓败,在兄长的扶助下接受教育。
1939年毕业于成都建国中学,同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
1941年在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因上级的疏散而失去了组织关系。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放弃了家人为他谋得的待遇优厚的工作,响应中共南方局“到农村去”的号召,到云南陆良从事教育工作,任陆良县中教务主任,并代行校长职务。在他的努力之下,县中的校风大为改进,该县的民主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45年底因被当地反动武装注意,撤离陆良,回到重庆。在重庆的公开职业为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所资料室的研究人员,并在《商务日报》做过记者。
在中共南方局的安排下,他参与领导了“陪都青年联谊会”和“中国青年民主社”,在重庆的大、中学校和民盟中开展地下工作。按照上级指示,他于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他的中共组织关系得到恢复。
1946年7月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先后遇害,他在重庆参与组织了“李、闻血案后援会”,并在《新华日报》以刘钢为笔名发表了《略论闻一多先生》的悼念文章。
中共南方局和《新华日报》先后撤离重庆后,他在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领导下工作,曾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参与建立和领导了进步学生组织“六一社”。当中国民主同盟被国民党政府强令解散之后,他参与建立重庆地下民盟,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
他为《挺进报》的编创人员与中共重庆市委接上关系,其后又为《挺进报》的编印提供经费,并且是报纸重要的发行者之一。
1948年4月10日因《挺进报》事件于寄居的亲戚家中被捕,他机智脱逃;由于上级的出卖,4月19日与未婚妻曾紫霞一起在四川荣昌再次被捕。先被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后被转囚白公馆。
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1949年11月27日慷慨就义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时年28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