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前期的人物性格?
匡超人前期是一个孝顺善良、勤劳好学、待人谦恭、淳朴可爱的青年,后来,匡超人渐渐学会了吹牛拍马、坑蒙拐骗,变得热衷功名、虚伪势利、寡情薄义、虚荣无耻。
匡超人原本是一个农村少年,自小上过几年学,因家贫读不成了,跟一个买柴的客人到省城帮忙记帐。不料客人折本倒闭,匡超人不得不靠给人拆字混日子。
此时,他遇到了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夸奖他“又勤学、又敏捷”,资助他十两银子,让他回乡读书,以文章举业为主,“图个日后宦途相见”。
从马二先生这里,匡超人第一次知道能够求取功名富贵,显亲扬名才是大孝。
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资助下回到家乡乐清县,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
父亲卧病在床,他回到家就买了一只猪蹄来家煨着,等烂熟,和饭一起拿到父亲面前。晚上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
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出恭,一直折腾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
哥哥买了个鸡子来给他接风,叫他不要告诉父亲。他那里肯依,把鸡肉先盛了一碗送给父母,然后才肯吃,对父母真是体贴入微。
晚上村里失火,累及自家,他首先背出父亲,然后扶出母亲。在他看来,这是头等重要的,其他行李家什都不在话下。可见孝顺父母是他最高的道德标准,这时的匡超人是极为淳朴可爱的。
因为匡超人事亲孝顺,而且勤学上进,一日晚上在烛光下读书时,被路过的知县李本瑛发现,感其孝心和苦读,提携他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岂料李知县被人诬告,可能累及匡超人,于是他来到杭州躲避风头。
匡超人到了杭州,要投奔的潘三外出未归,客舍中遇到景兰江,景兰江不喜欢马二先生的时文,在一次众人饮酒之时,景兰江问道:“众位先生所讲中进士,是为名?是为利?”
众人道:“是为名。”景又说道:“可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面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哪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还享名多着呢。”
匡超人听得,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一种道理——除了马二先生说的功名富贵之外,还有士林秀才们的附庸风雅之趣。
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入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
匡超人性格的变化,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批判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势利的社会风气,表达了功名富贵观念毁灭了青年士子的精神生命的主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