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想梦想 > 正文内容

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标准是?

2024-06-19 02:55:47理想梦想1

一、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标准是?

孔子属于儒家,鬼谷子属于纵横家或者说是法家。儒家和法家的理想人格是完全不同的。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标准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儒家的最高理想是什么?为什么当时的墨家道家都看不起他们?

儒家的最高理想是“大同之世”,这个理想应该是道家墨家都赞成的。

如何实现这个理想,儒家认为社会之所以战乱频发,民不聊生,是人们贪欲太深,尤其是当政者。所以应该“克己复礼”,克制欲望,回到周公那个时代,奉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政以德,以礼乐治国,人人谨守本分,相互仁爱,最终达到大同之世的理想社会。

墨家则认为,人们不但要克制欲望,而且要做到平等相待,如果说儒家的爱是“有等级”的爱,那么墨家则号召无等级的“兼爱”,人人平等,推崇节约,反对浪费,反对侵略战争。

而道家则认为,之所以社会混乱,是因为当政者不但贪欲太甚,而且太“有为”,或者说太喜欢折腾,小到折腾老百姓,大到折腾其它国家,来满足自己的贪欲。因此要达到理想社会,就要“无为而治”,而只有“小国寡民”的天下才能“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去折腾老百姓,国与国之间也不互相折腾,做到“无为而无不为”,社会才能安定。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面对虎狼环伺的形势,这些实现理想的思路显然都太理想化,因此,最终占据上风的是法家,因为法家提出“法以治民,术以御臣,势以隆君”,反对以孝悌忠信等道德方式来教化民众,而以严刑峻法来管理民众,并以赏罚并用的方式保证法令的推行。因此各国都寄希望于“变法”而“富国强兵”。但最终,执行法家政策最彻底最坚决的秦国一统了天下。

其后,儒家思想因为其“移风易俗”、“立德树人”的礼乐教化作用而成为历朝历代的统治思想;道家因为其更多的关注于个性的自由而发展为宗教;墨家因为其兼爱非攻的思想和实践与其它几乎所有各家思想相对立而受到打压和排斥,秦国灭亡之后就湮没不存;法家思想则作为一种统治工具被历朝历代所应用。

三、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大同社会。

“大同”的说法出自于《礼记·礼运》。

原文如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大同社会的几个标志: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即“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即“男有分,女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四、儒家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是?

儒家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人。这是在道德修养上的最高理想,如果我们说到儒家最高政治理想的话,那就是“大同世界”和“王道理想”。其中,“大同世界”是孔子提出来的,而“王道理想”是孟子提出来的,这二者,代表了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

五、儒家的理想是什么?

你好,朋友。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儒家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三位:孔子。孟子、荀子。政治主张:孔子——仁、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发挥孔子德治思想;君臣关系上主张民贵君轻荀子——发展“礼”,并主张礼法并用。

所以荀子是倾向于法家的,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就是典型的法家代表人物。

君臣关系上提出君舟民水。

教育主张:孔子——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思结合……主张全面发展: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术

六、儒家的道德理想的例句?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孔子如何才能做个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对人和事都要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七、儒家的最高境界?

儒家最高境界“拿得起”

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

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拿得起就是你敢于担起一件事情,而你敢不敢是由你的能力决定的,如果你能力比较大,拿起是很轻松的,不过拿起的背后意味着你要承担这件事情的责任,或者说你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以说把我们心中不太敢说的话给说出来了,由于我们古人只讲究立功、立德和立言三不巧,很少言利,所以我们对拿得起好像有些扭捏,聪明人对于物质的追求通常也只是去做不会说。

当然,利益自然是要去拿的,只是并不能毫无规则地拿,而是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不管是公序良俗还是国家法律,我们都要遵守,只有走正道,并且能拿到,才是儒家的拿得起。

八、儒家的理想世界叫什么?

儒家的理想世界叫大同社会。人人皆是有德君子,处处和乐。

九、儒家的理想色彩是什么

儒家的理想色彩是:

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严格地说,只是一种管理社会的理想。而儒家所憧憬和企求的理想社会,便是一个安定、和谐与统一的治平之世。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构画出一幅社会

十、儒家理想人格是什么?

内圣外王

儒家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的君子型人格,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重视内省和践行的道德人格养成途径,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建构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理想人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中人们最推崇和向往的人格模式。它集中体现了该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标准,对人们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儒家的理想人格的实质是一种道德型理想人格,仁与礼是其根深蒂固的主题。

“仁”是人格主体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社会制约;理想的道德人格,就是仁与礼的统一。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lxmx/41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