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想梦想 > 正文内容

《雅舍》中作者梁实秋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雅舍”的?

2024-06-18 23:37:47理想梦想1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梁实秋,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台北

这是一本适合在深夜读的书

为何推荐大家深夜里面读这本书呢?有两个原因:

其一,深夜心静,看到某个片段或许更容易产生共鸣,是为梁先生所言:谈美味以寄兴怀乡;

其二,深夜人饿,看到某个片段或许会分泌出更多的口水,更有代入感,是为梁先生所言:过屠门而大嚼。

首先呢,是梁先生所言: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有人问梁先生:您为什么对美食特有研究?梁先生好生惶恐,只好据实回答: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初看梁先生的回答很幽默,也很实在,但看完全书后,我感觉到得了一丝遗憾和怀念,何故遗憾?是为老先生数十年飘零海外,虽说吃了八十多年,但在老先生的后半生,家乡的美食却再也没有机会品味。纵观全书,老先生很多次抱怨在台湾无法吃到地道的家乡口味,例如在谈到金华火腿这部分的时候,老先生是这样写的:

台湾气候太热,不适于制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制,结果不是粗制滥造,但是腌晒不足急于发售,带有死尸味;幸而无尸臭,亦是一味死咸,与"家乡肉"无殊。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华火腿,瘦小坚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识商肆,老板奏刀,砉的一声,劈成两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张,好像是嗅到了异味,惊叫:"这是道地的金华火腿,数十年不闻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释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给他,结果连蹄带爪都送给他了。他说回家去要好好炖一锅汤吃。

何故怀念?是为老先生连续吃了八十多年,幼时同与父母吃,后同与友人吃,而今放眼望去,故人凋零不知有几,纵观全书,老先生谈美味以寄兴,故人离去,至今怀思。例如老先生怀念先君的片段:

对于酒,我有过多年的体验,第一次醉是在六岁的时候,侍先君饭于致美斋楼上雅座,(北京煤市街路西)窗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叶树,随时簌簌作响,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地站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我的父母都喜欢酒,所以我一直都有喝酒的机会。

初读于此,不禁莞尔,而后回味,不想竟至于泪目,

所谓至亲,终有一别,我们,会怎么怀念呢

,不敢去想,只有珍惜当下。

书中还有梁老先生年轻时候的轶事,也是满满的怀念:

我的同学王化成先生,扬州人,幼失恃,赖故氏抚养成人,故善烹调,化成耳濡目染,亦通调和鼎鼐之道。化成官外交部多年,后放葡萄牙公使历时功成甚久,终于任上。他公余之暇,常亲操刀俎,以娱嘉宾。狮子头为其拿手杰作之一,曾以制作方法见告……狮子头是雅舍食谱中重要的一色。最能欣赏的是当年在北碚的编译馆同仁萧毅武先生,他初学英语,称之为“莱阳海带”,见之辄眉飞色舞。化成客死异乡,墓木早拱矣,思之怃然!

梁老先生温润风雅,但老先生所著《雅舍谈吃》并不仅仅包括精致的菜品,同时也有许多颇接地气的描写,例如老先生在谈到吃相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

从前我在北方家居,邻户是一个治安机关,隔着一堵墙,墙那边经常有几十口子在院子里里进膳,我可以清晰的听到“呼噜,呼噜,呼——噜”的声响,然后是“咔嚓!”一声。他们是在吃炸酱面,于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

初读于此,满满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北京四合院,看着周围的北京土著大嚼特嚼,深感老先生所言: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梁实秋先生的作品自然简约,作风恬淡雅朴。若我为了结尾而贸然总结,总是担心败了老先生温润风雅的书风,所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细细地品味生活,品味美食最为中肯。最后,借用老先生的一句话结尾:《菜根谭》所谓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lxmx/41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