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观念 > 正文内容

文山州的由来?

2024-10-06 06:28:10家庭观念1

文山

文山县原是教化司龙土司家管辖的地方。康熙初年改土归流始设治。初设开化府,设治官称开化府通判。治所原是森林满山,称教化山。开明土司龙上登于明朝万历年间建盖文庙于此,兴文讲学。开化二字含开创文化之义,在教化山兴建文庙,办学教民,因而设县治时定名文山。辛亥革命后留府撤县,仍称开化府。民国二年,废府改县,称开化县。后全国统一定名,开化与浙江开化县同名,故仍定名为文山。

马关县

嘉庆年间马关地方设同知厅官(副府官),分治地方东安里、永安里等,定名安平厅。所管辖地无城,借住于开化城内,光绪三十二年始迁往马白街。马白之名是当地多产白马而得。当时当地为壮族聚居,壮语每每倒说,白马叫马白。因地处边界,故又叫马白关。辛亥革命后废厅改县,称安平县。后因县名与贵州省安平县同,故将马白关中的“白”字减去,定名为马关县。

西畴县

此地原属马关所管,因相距太远,请求设县。民国四年设治,因盛产兰花,先称普兰设治委员,为副县。至设正县时,西洒街要把县设在西洒,叫西洒县,畴阳街要把县设在畴阳街,叫畴阳县,两边争执不下。为了调和争端,最后把县设在西洒,县名则各取西洒、畴阳首字,定名西畴县。

麻栗坡县

原赶街的坡上麻栗树多,故有此名。光绪年间,法国侵略者在安南设对汛机构,处理外交事务,故设对汛督办机构于此,一度还升格为麻栗坡市,以方便涉外工作。解放后,越南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此地无需对汛机构,便撤市为县。为了方便和习惯,仍以麻栗坡为县名(1948年,边纵在麻栗坡成立了文山境内第一个县人民民主政府为“马列坡”,原址在下金厂乡大坝村,今重修开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砚山县

原属文山所辖。壮语称田为江,称坝为那,因而其人口集中的地方叫江那街。因地域宽广遥远,故设分县于此由县丞分管,称江那分县。很早以前,省城有个高官路过此地,指山问名,人告曰靠北一山名棺材山。那人认为棺材为名不好,不吉利,山形仿砚台,改名为砚山,并写了“砚山”二字刻在山顶。1932年与广南县所辖之维末分县合并,设正县,即以棺材山上所刻之两个大字为名,定为砚山县。

广南县

明朝时期即设府治。因当时广西省会在桂林,其地在广西南面,故称广南府,下设一县为宝宁县。同知(副府官)由侬土司世袭。反正后废府改县,以府名为县名,取代了宝宁为广南县。

富宁县

原为沈土司家世袭领地,衙署设在皈朝、称土富州县。1958年建州,州字已成上级名称。而所辖地有部分是从原宝宁县划来补充,故定名为富宁县。

丘北县

原为广西州(泸西)所管之分县,名三乡县。清末设治为正县、县城在文笔山北面,取名邱北。以字义而论,用“邱”字是称山、在此可不用邑部偏旁,然雍正年间有圣旨规定,人名地名有犯孔子讳的均要加这偏旁,故为邱北(改“邱”为“丘”已是本文作者逝世后多年的事)。

文山八县地名之说,有多种版本,有的复杂得令人一头雾水,而有的又简单得说不清楚。本文也是简单一说,见仁见智,仅供参考。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jtgn/46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