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观念 > 正文内容

自我教育的基本动因?

2024-09-04 05:00:12家庭观念1

一、需要是自我教育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的需要构成。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行为。需要越明确,行为就越自觉;需要越强烈,行为的动力就越大。因此,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是激发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发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因此,教育者的职责在于激发人的正当需要,促使个体进行自我教育。

二、从社会生活中学是自我教育的方式

从社会生活中学,不仅包括向他人学,从做中学,也包括从社会媒介中学,从书中学。其中,最重要的是向他人学。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向他人学包含了其他方面的内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环境的熏陶,榜样的示范作用对一个人的思想、能力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每个人由于天赋、教育、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的知识、素质、能力也各不相同。这为自我教育者学习他人提供了可能。同时,每个人都要求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满足个人的正当需要。因此,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能发现他人的长处而从之;发现他人的短处而改之。

三、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实现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自我教育始于个体的自我认识。当人学会了不仅仔细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研究自我本身的时候,当他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自我教育。教育应该唤醒个体充分认识自我的禀赋,在为自己为民族奋斗的需要中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控制即个体通过内在的强迫促使自己去如何行动。然而与生俱来的惰性阻碍着人去行动,去创造,使人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假如不通过自我控制去调节人的行为,个体就不可能完善自我,自我认识就不可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因此,个体总是通过自我控制促进自己去行动,并规范行动方向,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的心理活动。

自我实现不仅是指追求实现自我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而且还包括实现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的正当需要。

四、人的正当需要的满足是自我教育的目的

美国教育家桑戴克说:“人类生存的目的应该是使我们的需要更加美好并使之得到满足。”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在满足某种需要:生理的或心理的,物质的或精神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明确的或模糊的。可以说,需要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需要。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自我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的教育,它通过自我認识、自我控制来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是一种手段,实现自我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自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而且只能是人的正当需要的满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jtgn/447382.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