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首先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字是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先教“孝”才学“文”。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伦理道德教育是根本,而“孝道”的教育又是根本中的根本,正确的教育将从这里生起,因为“百善孝为先”。
中华经典当中的《弟子规》就是落实孝道最好的教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习、力行《弟子规》开始。
1.为人父母者必须以身作则,因为“身教胜于言教”、”上所施下所效”。当我们要求孩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们对父母公婆以及长辈首先要做到。因为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您在他的面前演出怎样的人生,他的将来就是怎样的人生。
2.现在很多人都把“生日”这个词,错误理解为我出生的日子。因为是我出生的日子,所以我就要庆贺,要请客。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为孩子过生日,大摆宴席。这个词正确的
解读是:母亲的受难日,是母亲生我的日子。所以我的生日,不是给自己过的,应该是给母亲过,感恩母亲给我生命,感恩母亲把我带到人世间。为人父母在自己生日当天,带上孩子看望自己的父母,帮老人做家务,感恩母亲给我生命,教导孩子知恩、感恩、报恩,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他的不容易。
3.亲师配合――“孝道”与“师道”同样重要,“孝亲尊师”是维系中华几千年文明不绝的的伦常大道。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孩子的老师充分沟通,互相配合:家长要培养孩子尊敬师长,老师也要教育学生尊重父母。
4.夫妻配合――父亲和母亲在孩子面前时,千万不能说对方的坏话,而是应该互相称赞对方的辛劳和付出。
5.全家教育原则一致――父亲、母亲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须就伦理道德教育的原则达成一致、形成共识,有唱“黑脸、红脸”(如严父慈母)的分工,但绝不能互相拆台。
6.常给孩子讲《中华孝道故事》等启迪心灵的古圣先贤事迹,或学习其他经典和历史故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循循善诱。
7.教导孩子懂礼仪、礼貌。在饭桌上一定要注意长幼的先后顺序,第一筷子的菜应该夹给在座最年长的人,或是夫妻互相夹给对方。另外大人没有上桌用餐时,告诉孩子不能自己先吃。最重要的,还是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8.教会孩子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而不是告诉他“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都不用你管”。因为“习劳知感恩”,孩子只有亲身参与了家务劳动,才会真正明白父母的辛苦,才会知道感恩和珍惜。
此外,孩子有进步时,需要给予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孩子犯错误时,同样应该适当地批评和纠正。但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孩子,都请注意一个原则: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并且,赞扬一个孩子的德行(而不是外在条件等),是最保险、最没有副作用的褒奖;批评应是针对孩子身上的坏习气、坏习惯,而不是针对人本身。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