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观念 > 正文内容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

2024-06-07 21:57:28家庭观念1

一、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

1、育人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2、育人为本重点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幼儿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育人为本就是要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4、育人为本就要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幼儿为主体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人本位儿童观是谁提出的?

人本位的儿童观。在文艺复兴提倡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下,人们开始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并且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机会均等。这种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三、家族本位是什么?

"家族本位 "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而是通俗的说法,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这种说法起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指的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以黄金为单一的价值尺度去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由此看来,在最初提出这个名词时,家族本位至少有这样一层意思:把是否以家族的利益或者家族的意识思维理念为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由此可知,"家族本位" 即家族意识。家族或家族集团是由血缘关系、婚姻关系而形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中国人常常把它们当作个人的精神动力,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往往对个人的发展有着特殊的积极意义,因此人们也把家庭作为自己生活的重心。

四、人本位儿童观主要有哪些内容?

人本位的儿童观是: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社会普遍开始树立一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

从此,儿童的命运也有了重大的转变,儿童观也有了重大的改观,人们开始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这种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然而这一时期的儿童观,是从理想的人的形象中推导出来的,并未否定儿童对父母的隶属关系,也没有把儿童本身看作是有个性价值的个体存在。

因此,在社会上,把儿童作为父母的财产等儿童观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五、社会本位儿童观谁提出来的?

眉睫 韩进在《从“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周作人儿童文学思想论纲》(现收入《幼者本位一儿童文学论集》,接力出版社2011年10月版)一文中说:“周作人堪称中国研究‘儿童文学’的第一人,是他首先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新儿童观。”

这一观点颇具代表性,几乎已经成了儿童文学理论界的通行观点。

六、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是谁?

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是卢梭。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把儿童看作儿童来对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所谓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认识、看法和观点。主要包括俩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古今中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背景所产生的儿童观也是不同的。

七、儿童本位论优缺点?

优点是以人为本,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缺点是太过于重视儿童。

八、儿童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区别?

儿童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区别:

一、个人本位论

1.确立依据: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或阶级服务。

2.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3.代表人物思想

卢梭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因此,儿童的教育要远离腐化的上层社会生活,远离充满罪恶的城市,主张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把他们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

永恒主义者赫钦斯说:“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不同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都是一样的,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

马利坦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综上所述,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点是:1.倡导人性本性,强调教育的价值。2.尊重人的自然本性。3.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二、社会本位论

1.确立依据: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2.代表人物: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九、儿童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区别?

个人本位论呢,以孟子,卢梭和罗斯杰为代表,他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发展儿童的个性,将儿童培养成一个自由发展的自然人和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的自然人。

儿童本位论,那就是由杜威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提出来的,他的论点就是将儿童看作活动的中心,以儿童为展开的对象,所以呢,培养的是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十、儿童本位的环境包括什么?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主张儿童是学习的主人,要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

儿童本位应该尝试由儿童做决定和做选择,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尊重儿童。在儿童本位的视野下,主张环境的创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1、环境创意来源于幼儿生活;

2、环境设计邀请幼儿的参与;

3、环境布置支持幼儿的需要;

4、环境评价追踪幼儿的反应。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优质环境,充分发挥班级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与班级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ont FACE='Calibri'>,也是每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中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引出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而是在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一步一步探讨应该为儿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好的环境一定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那环境创设来源于谁?来源于儿童,而儿童在发展中又离不开自然,自然会赋予儿童灵性的力量。

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很重要的是与自然相结合,说来也许很空洞,但与当下的主题活动也密切相关。就上学期开展的“多彩的秋天”、“寒冷的冬天”为例,结合了每个主题活动下的内容与自然相联系。

当然很多活动局限于幼儿园本身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在“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小朋友与爸爸妈妈回归大自然,一同去寻找秋天的落叶和果实,在寻找中感受、观察和体会,然后让他们把收集的成果带到教室中,一起布置教室,在有限的资源中,以儿童为主创设主题环境。这只是说明我们有意识的去以孩子为中心去创设,但在思考中发现这可能还不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jtgn/41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