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观念 > 正文内容

概括三则论语中关于为政的思想?

2024-06-01 22:24:18家庭观念1

《为政》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的原则。

《为政》第一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德治仁政可以得人心,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段话就是孔子著名的“为政以德”的思想,强调仁德在政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政治治理的原则,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

《为政》第三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用对比的方法阐述了两种政治治理的优劣。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而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孔子重视礼,强调用礼制来规范、劝导百姓的意识和行为。这就是德治不同于法治的特点,反映了儒家同法家在治国方略上的差异。

《为政》第十八章: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始,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这段话是回答子张怎么能够做好官,教导学生要慎言慎行,言行不犯错误,可以看作孔子谈参与政治治理的具体做法。他认为,为政做官者,要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

《为政》第十九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学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用回答鲁哀公的问题,说明了用什么人和怎么用人的原则。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能秉持公正之心,举用正直贤能的人才,舍弃曲枉不正的人,人民就会心悦诚服;反之,为政者如果没有公正之心,以一己之好恶去学用曲枉不正的人,而舍弃正直贤能的人,人民就会深受之害而心有不服。荐学人才,选贤用能,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政》第二十章: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是鲁国的权臣,他所问的重点是使民之道,怎么才能使百姓对上恭敬尽忠、勤勉做事。孔子的回答是重在修己之道,首先做到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举贤用能,教育能力低下的人。这是孔子对从政者政治治理的原则要求。

《为政》第二十一章: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一个基本思想:把亲情扩充为人与人之间的仁德之心,把齐家之道伸展为治国之道。他认为,政治治理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担当为政的资格。为政在德,而孝为德之本,在家施行孝道,友爱兄朋友,就是参与政治治理了。这也是孔子“德治”的思想主张。

论道

《为政》中其他关于学习、君子等的论述,表明了孔子学习的目的是政治治理的途径,君子是为政者的理想人格,都是与政治治理密切相关的。所以说,《为政》集中表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jtgn/40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