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观念 > 正文内容

不输在家庭教育如何与孩子谈论生死?

2024-04-10 12:05:08家庭观念1

要依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来谈。匈牙利心理学家纳吉等将儿童对死亡概念的年龄模式分为4个阶段:

第一,3岁以下的儿童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常会产生分离焦虑;

第二,3—5岁的儿童不了解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逆的,他们认为死亡是短暂的或可以复活的,甚至认为自己更乖一点,死去的家人就会回来;

第三,5—9岁的孩子已经了解到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会用拟人方式来看待死亡,比如他们会认为死亡是被鬼差抓走;

第四,9岁以上的孩子已能正视死亡。

平时家长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比如孩子饲养的宠物过世,父母可借机跟孩子说:“狗狗过世了,但我们很感谢狗狗在世时的陪伴,咱们一起祝福狗狗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生活得很好。”还可告诉孩子,因为我们对狗狗有爱,所以我们会难过悲伤,无需故意忍受、逃避悲伤。善用这样的教育机会,孩子今后面对死亡时就容易用正向态度来面对,还可以让孩子更珍惜活着的时候,用有限的生命做一些更积极、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孩子问起生与死的问题时,要立即告诉孩子。最好在孩子熟悉的环境下进行,比如孩子的房间,来降低孩子的孤独感。同时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问,想知道些什么。解释时要简洁清晰,不必过度谈论细节。孩子年纪越小,解释要越简单。不要跟孩子说过世的人是睡着了或去旅行。否则,孩子可能会害怕睡觉,担心自己永远醒不过来;或担心父母去上班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有时,孩子可能会莫名其妙哭起来,问爸爸妈妈会死吗。这时,家长不要过于焦虑,要知道孩子开始对死亡有概念了,他们害怕分离。把孩子抱起来或牵着孩子的手,跟孩子说,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爱你,不会抛弃你,而且爸爸妈妈身体很健康。

爷爷奶奶过世时,通常是儿童第一次与死亡接触。他们第一次经历失去亲人,或者第一次看到父母公开哭泣。祖父母通常是儿童生活中无条件的爱与照顾的来源,更容易产生深深的失落感。此时可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手,让孩子有一种被照顾与抚慰的感觉。对孩子说:“爷爷过世了。感谢爷爷对我们的爱与照顾,祝福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快乐地生活。虽然以后看不到他,但是他对我们的爱还会存在。我们想他时,可以写信告诉他。”这样做,能让孩子直接面对家人的死亡,同时教导他说出心中的爱、感谢与祝福。家长也可以教孩子用写信或画图的方式跟死者对话,平抚及宣泄孩子的感伤与难过。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jtgn/384924.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古代民本的典故?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