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态度 > 正文内容

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2024-08-30 18:36:04工作态度1

唐代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中国古代讲究师道尊严,在师生关系和感情方面关注较少,殊不知,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加工的“产品”是有血有肉,带温度和感情的。因此教师的传道授业是要学生配合和回应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接收的,是要他们将来依恋感恩老师和回报社会的。所以只有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

在我看来,教师的作用应该由这几个词来涵盖:引导、传授、抚助、约束、警示、陪伴。

(一)、引导:主要包括思想、知识的启蒙,把孩子引入知识的殿堂和学习的轨道上来。特别是引导一个个懵懂无知的顽童少年成为爱学习、会学习、会做人、有思想,有理想,有自主意识的人,何其重要!著名诗人徐志摩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主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足见启蒙引导的重要。

(二)、传授:知识的掌握,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师的传授,即韩愈的“授业、解惑”。这方面要求老师“桶水”要满,教法要多,综合素质要高。在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以上,尤其重要。尽管现在有电脑,有白板,有网络,有平台,有人工智能,有微课慕课……但这些都只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换代,只能起辅助作用,学校教师的传授作用依然是最主要的。

(三)、抚助:教师乃至学校教育、整个社会的一个教育功能就是抚助。这也是促进教育发展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方法和手段。老少边穷地区、贫困地区教育,农村教育都需要抚助。

相对于教师,学生是弱小的。初中低年级以下的孩子大多是无条件的听从老师的。老师采用冷漠的、粗暴的,甚至暴力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比如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教师用手脚“惩罚”犯错误的“顽童”,看似有杀一儆百的作用,实则对很多胆小的孩子、女孩子是一种折磨和伤害。因为有很多孩子是不需要在他们面前“杀一只鸡”威慑的。

有许多贫困的、弱小的、学困的、残疾的,或者有生理缺陷、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是需要老师了解、关心和抚助的。即使有的学生上了大学,但他们的孤独自卑没有得到关心、疏导和帮助,就有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自杀的。有个别无良老师或导师不但没有抚助学生,甚至成了学生自杀的元凶。

(四)、约束: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人处事,思想道德,人品素质是需要规范的。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约束的。中国古代提倡“师道尊严”;今天提倡“还教师惩戒权”,主要是指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约束和惩戒。“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古人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我看来都是指学生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五)、警示: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有困惑,有迷茫,甚至有曲折,有“犯浑”的时候。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看到学生思想发生波动偏差,性格走向极端,出现逆反和叛逆的情况。这些就需要教师发挥警示作用,甚至在这些问题出现之前,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警示。“孟母断机教子”、“胡母罚跪、数落胡适”,《伤仲永》,“孔融让梨”,这些故事和文章都有警示和教育作用。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网吧,有的早恋,有的沉醉于吃喝玩乐、穿着打扮。老师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警示和唤醒,个别的“泼盆冷水”,“体罚”惩戒一下,下些“猛药”也是必要的。

(六)、陪伴: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长、成才是离不开教师陪伴的;师生感情也是靠长期朝夕相处积累的。古今中外无数个师生关系和感情深厚、交往密切长久的故事都显示了教师的陪伴作用:著名作家魏巍对小学老师蔡云芝的依恋、怀念,普京总统见到小学教师的亲密相拥……这里边都能看到老师陪伴的影子。教师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不能被网课抢了饭碗,原因就在于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体,其成长发展,成为有精神、有情怀的人是需要同样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老师来陪伴和呵护的,其他无生命的、无感情的事物再先进也无可替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80/gztd/44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