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态度 > 正文内容

刺客列传的有哪几个刺客,有什么性格

2024-08-13 06:35:47工作态度1

刺客列传的有哪几个刺客,有什么性格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书中记载着那个时代中,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五位刺客快意恩仇的性情与事迹。

曹沫——鲁国大将曹沫虽有“勇力”,却三战三败,吓得鲁庄公赶紧向齐割地求和。然而,两国会盟时,曹沫却突然“执匕首劫齐桓公”,要他归还土地,桓公只得答应,于是,“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在这里,曹沫算不上真正的刺客,最多只能算半个刺客,他并不想把齐桓公杀死,只是想拿匕首吓唬吓唬人罢了,他的用意只在为自己消除国土沦丧之耻,说到底还是出于自私的个人目的。看他的理由:“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强者有强者的逻辑,弱者有弱者的逻辑。曹沫表面显得勇猛,执行的却是弱者逻辑。当游戏的双方的实力过分悬殊时,弱者便会大义凛然地破坏游戏规则,他们自己会觉得顺理成章,旁观者也会觉得情有可原,这时弱者的逻辑实为无赖逻辑。至于强者,只能无条件地遵守被破坏的游戏规则,以示强者的尊严。大人不计小人怪,强者不跟弱者一般见识。所以,曹沫耍完无赖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齐桓公虽怒,为了不“失天下之援”,也只得装孙子,“既已言”,就要言必行,行必果。 正是:无赖因无赖得天下,英雄因英雄失天下。其后刘邦和项羽即如是。

专诸——伍子胥劝吴王僚伐楚,吴公子光说他“欲自为报私仇也”,伍子胥则看出公子光“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所谓“内志”,就是杀吴王僚取而代之。伍以公掩私,光则以私掩私,二人的出发点都是自己。既各有所图,就可达成“一致”,互为利用,伍子胥要利用吴国报家仇,公子光要利用伍子胥得到吴国,为了各自的目的,他们走到一起来了。 在他们两人中间,专诸成了工具。伍子胥把专诸送给公子光,专诸替公子光了杀吴王僚。且听专诸行刺前所作的一番利害分析:“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也就是说,他抓住了吴国处于内忧外困的“绝好时机”而大功告成,于是公子光成了吴王,伍子胥成了权臣,专诸成了烈士。私心的力量是强大的,为成一己之私,他们对国家兴亡已全然不顾。私与私联合成的“公”是可怕的,私与私媾和出的“同”是可怕的,他们对外称公义,对内称同志,绕来绕去还是绕不过一个“私”!

豫让——是春秋战国期间的晋人,曾受到智伯礼遇。后来,智伯为赵襄子所杀,豫让为了报恩,誓要杀死赵襄子替智伯报仇。豫让首先“遁逃山中”,然后隐姓埋名假装犯人,混入赵宫修补卫生间。他身怀匕首,伺机杀赵,但未下手已被发现。豫让向赵承认为智伯报仇,赵认为豫让乃“义人也”,于是释放了他。豫让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为了不让人认出,不惜自毁容貌,以漆涂身,令自己长满毒疮,并“吞炭为哑,使其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豫让埋伏在赵襄子必经的汾桥之下,待赵过桥再向他行刺。赵车到汾桥时,马匹受惊,豫让被擒,但他为要了却报仇的心愿,竟要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他用剑砍击。赵慨然答允,豫让于是“伏剑自杀”自刎而死。

聂政——战国时魏国人,因杀人避仇,与母和姊逃到齐国,以屠宰维生。当时,韩国严仲子与丞相侠累为仇,欲除之。严听说聂政乃“勇敢士也”,便降志辱身礼请聂政相助。聂政因母亲尚在,不敢许诺。几年后,聂政母亲去世,他再无牵挂,便答应替严仲子杀仇人侠累。他单人匹马闯入侠累府中,奋战侠府持刀荷戟的侍卫,然后冲上台阶把侠累刺死。逃命时,聂政再杀侍卫数十人,但最终被重重包围。聂政为了不连累别人,在死前用匕首剥去面皮,剜出眼睛,“自屠出肠”剖腹而死。

荆轲——燕太子丹告诫田光不要透露刺秦秘密,田光对荆轲说:“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我听说,忠厚诚实之人的作为,不令人生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志节的侠客。”)“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表明我没有泄漏国家大事。”说完就自刎,为不知己者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候赢给他出主意,又说: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至军之日,候赢自刎。他为什么死,自己不说,公子也不问。有人认为虽然他应该报信陵君之恩,但作为魏国子民,他又应维护魏国的利益。虽然是报恩与守义的两难选择,却完全没有死的必要。也许,他选择了先报恩后谢罪,总之,以生命完成了自己人 格的塑造。 他们不是刺客,但同样是志节死士。以生命,殉自己的尊严。

悲歌征途,白衣胜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哪些人?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gztd/43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