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态度 > 正文内容

脸谱的资料

2024-02-18 18:46:23工作态度1

一、脸谱的资料

脸谱是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中国戏

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

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

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

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

画。而“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有歌曲脸谱和电视剧脸谱。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

的密切;三、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二、脸谱的简介 300字左右就可以了 但主要内容不能去

脸谱是京剧的一种表演手段,脸谱历史很悠久。红脸:脸谱中最“正”的颜色,往往用来表现忠义、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黄脸: 脸谱中通常用来表现残暴、凶诈、枭勇的角色。如:典伟。

黑脸:脸谱中通常用来表现性格卤莽的正派角色或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张飞。白脸:脸谱中含贬义,代表凶诈如:曹操。金脸、银脸代表神妖,如:牛魔王、孙悟空、二郎神、托塔天王、白骨精等。

三、京剧脸谱分为什么三大类

京剧脸谱按所表现的人物身份,地位可以分为将官类,英雄类和神怪类。

1、将官类,至尊帝王,如《西施》中的夫差,文官勾脸的包拯,武将勾脸的廉颇,武将文官属于这种类型,这类脸谱在京剧传统剧中所占比例很大,各历史朝代的剧目均有。

2、英雄类,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仗义疏财、打家劫舍等人物的脸谱属于这类,如李逵、杨林、关胜、倪荣,这类脸谱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占比例也不少。

3、神怪类,神仙妖怪、精灵妖魔等神话人物的脸谱均归这类,这类脸谱虽然涵盖面不小,但毕竟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所占比例不大。如《宝莲灯》的二郎神,《问樵闹府》煞神,《闹天宫》的太上老君等等。

四、京剧脸谱的知识

京剧脸谱的起源: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代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参军戏,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用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参军戏中的副净,等于现在京剧中的“架子花脸”,一般都表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如《三国演义》戏里的张飞)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最明显的贵州的‘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虽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五、京剧脸谱“红”“黑”“蓝”“黄”四种颜色代表什么

红色表示英勇、正义,如关羽赤胆忠心,就勾画红脸;黄色表示勇猛、残暴,如《战宛城》中的典韦、《马陵道》中的庞涓,勾画黄脸;白色表示奸诈、多谋,如曹操奸诈,勾画白脸;黑色表示刚直、果断,如包拯铁面无私,勾画黑脸;蓝色表示坚毅、勇敢,如《连环套》中的窦尔墩、《白水滩》中的青面虎;此外还有神怪仙佛一类人物,专用金色、银色等。戏剧人物脸上先有了这些主色基调,再配以表现其心理、专长、命运等象征图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塑成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gztd/36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