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态度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描写女子的句子段落

2024-01-12 05:10:18工作态度1

《红楼梦》中描写女子的句子段落

龙争虎斗怡红院--彩云易散

怡红院青衣队中的二号人物就是晴雯。在这场不见硝烟却又残酷无情的夺宠斗争中,她是个项羽式的悲剧人物。要想客观地解读晴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勇气,首先要拨开曹公设置的烟幕--芙蓉女儿诔。芙蓉诔是晴雯死后宝玉为她写的祭文,辞藻之华美直追洛神赋。引得痴心的读者也觉得,原来晴雯是如此完美可爱的一位神仙姐姐,原来宝玉对她有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真是感天动地呀!真是这样吗?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人死之后,被活人回忆起来也多是只念到他(她)的好处。如果荷西不死,三毛会写出那么感人的怀念文章吗?完美的荷西只在她的笔下和回忆中,生活中的荷西若是长寿,说不定也得离婚。追悼会上的主角永远是永垂不朽的,失去的东西永远是最美好的。钱钟书说其实文人都盼有人死,以便有机会给自己写出感人的好文章。这话有点夸张,却也很有道理。芙蓉诔中也颇有不少溢美不实之辞。比如“姊妹悉慕瑛娴,妪韫咸仰惠德”一句,显然不符合事实。丫环姊妹们少有没和她拌嘴没挨她打的,老婆子也基本上被她骂遍了,谁仰慕她的惠德呀?

群芳夜宴时抽到了芙蓉签的是黛玉,而非晴雯。晴雯的命运只是黛玉命运的一个征兆。这篇祭文虽是祭奠晴雯,但死人实际是听不到的,就算听到,晴雯也未必听得懂。偏偏是黛玉在现场听到了,而敏感的她居然对“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这种亲密已极的句子毫无醋意(连宝玉祭奠金钏她还要讽刺一下呢),甚至对这文章很欣赏,还与宝玉热情地探讨起修辞的改进来了。黛玉在芙蓉林中的半夜出现让宝玉主仆都以为是晴雯显灵,曹公这样的安排恐怕是大有深意。以文中的赞美看来,真正配得上这篇祭文的,只有世外仙株林黛玉。此文实际是祭奠黛玉的,晴雯只是个引子。

真正客观评价了晴雯的还是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这是说晴雯的个性好像晴夜明月,史湘云的判词也有“霁月光风”说明这两人都是心直口快,只是一个爱得罪人,另一个却始终人缘很好。但在那个时代,勇于说心里话的人不多,所以“难逢”。彩云既是晴雯的名字又比喻了她的姿色之美艳。“大抵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晴雯也难逃红颜薄命的定律,很早就夭折了。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说明了晴雯的野心。晴雯出身贫贱,从小就在管家赖大家里当小丫环,是奴才的奴才,十岁时才被作为礼物献给贾母。贾母喜欢她聪明漂亮,又爱说话又会做针线,就把她派给宝玉作丫环,当然心里也存了让她给宝玉作小老婆的计划。但当时宝玉已经有了袭人这个大丫环,按次序,晴雯只能作二号姨娘了。如果晴雯安心地等着做二姨太,也不能算是心比天高,因为这是她应得的。然而古今中外所有美女都一样“天生丽质难自弃”,说白了就是希望以自己的美貌换得比其他女孩子更优越的生活,选港姐傍大款手段各有高下,但都是这种“难自弃”思想的表现。红颜薄命的根本原因是红颜太不惜命。晴雯一直都不甘居袭人之下。论年纪,她只比袭人小几个月;论出身,一样是老太太派来的;论针线,没人比晴雯做得好;论美貌,晴雯更胜一筹。只因为进贾府晚了几年,没能第一个被派到宝玉身边,被这个马屁精占了先,自己就不得不作小伏低,当她的“助理”,真是太不公平了!所以,虽然上上下下都认为袭人是当然的头号准姨娘,可晴雯从不承认她的权威地位,说“正经连个姑娘还没混上呢,也不过和我似的”;当王夫人给袭人调高了工资,确立了她准姨娘身份后,晴雯说“一样是这屋里的人,谁又比谁高贵些?”。袭人分配的针线活,晴雯都懒得做;她挨李嫫嫫骂,晴雯也抱不同情的态度;她挨宝玉打,晴雯也很幸灾乐祸。

这是中最精彩段落之一。宝玉淋雨回来,丫环们只顾玩,没有及时开门,袭人开门,被满肚子没好气的二爷狠踢了一脚。一向温柔没架子的少爷突然爆打心爱的丫环,这在怡红院将引起怎样的地震式效应啊?其实我怀疑宝玉这一脚潜意识是冲晴雯来的。不久前,黛玉因为吃过晴雯的闭门羹而跟宝玉大闹,几乎绝交。宝玉听说事情起因自然也是心疼得不行,林妹妹可是俺心尖儿上的人,未来的怡红院女主人,竟然被丫环这样欺负,你们欺负俺倒也可恕,欺负林妹妹可是绝不能容忍!但他们都不知道肇事者就是晴雯,宝玉当时就许诺林妹妹回去打听清楚好好教训教训她。此后竟然忘了这事,今日勾起旧事,少爷脾气发作,管她是谁,先杀鸡儆猴再说!于是窝心脚踢了出去。

诗经 《氓》 人物形象特征?

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卫风·氓》赏析

“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很有帮助的。

《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弃妇诗。它可能是春秋初期卫国的一首民歌。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因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氓》全诗共分六章。第一章写的是女主人公答应了氓的求婚。诗歌一开头就说明了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人,到女主人公这里来“贸丝”只是作为一个因头,目的是“来即我谋”。为了达到目的,他装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来向少女求婚。由于这位女主人公没有能够看破氓的虚情假意,一口答应了氓。于是,她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礼数也不管了,勇敢地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错误地把自己的爱情投在了一个骗子身上。从这里不难看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纯朴、热情而又很幼稚的少女,氓呢?是一个“滑头滑脑”的家伙。

“乘彼峗垣,以望复关”,这位少女自从订婚以后,就以灼烈的感情热恋着她的氓,对氓是一片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她对占卜的结果毫不怀疑,希望氓赶快来取嫁妆,以完婚事。第二章时写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进一步刻画了她纯朴热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婚姻悲剧,为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在全诗是一个感情上的转折,由对爱情的憧憬转入对自陷情网的追悔。“桑之落矣,其叶沃若”,诗人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于嗟鸠兮,无食桑椹”,既“比”又“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那么也会像斑鸠那样遭到不幸。结尾三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女主人公从自己被遗弃的遭遇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她下定决心不再留恋过去,并告诫千万个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辙。这里,诗人为我们展现了这位女子的深深后悔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这位女子性格中极为可爱的坚强的一面。

接着,诗歌第四章就是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诗人用同样的“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抛弃的直接原因。“自我组尔,三岁食贫”,道出了这位女子从结婚后一直是过着贫苦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得她美丽的容貌很快的憔悴了。而这位氓在骗得了爱情和嫁妆之后,逐渐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本性,女子成了过河的桥梁被无情地抛弃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都像肥皂泡一样地破灭了。这里,诗歌通过这位女子的控诉有力地揭露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嘴脸。

是的,这位可怜的女子为了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靡室劳矣”、“靡有朝矣”,无论怎样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无论多重的担子她都承挑,甚至连丈夫的暴怒虐待也毫无怨言,但尽管她如此地忍辱负重却依然未能摆脱被休弃的不幸命运,残酷的现实留给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泪,是一幕凄惨的人生悲剧。而氓呢?原来那一片“信誓旦旦”的假忠诚,那一脸“蚩蚩”的假厚道,在他“言既遂矣”、目的达到之后,就慢慢地对她暴虐起来,最后一脚踢开。从此处也不难看出,氓是一个满肚欺世学问、极端自私自利的小商人,是一个体现了奴隶社会夫权压迫的典型。更可怜的是,这位女子被欺回到娘家后,等待她的不是亲人的抚慰,而是兄弟间的咥笑,即使在自己的亲人面前也找不到一点同情。这样沉重的生活打击,如此浇薄的世态人情,使她在痛苦无告的情况下,只好形影相吊,“躬自悼矣”。这第五章总共用了六个叹词“矣”,沉重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自悲自悼。抚今追昔,历数往事,悲愤的情怀,悔恨的心情以及孤独无依的感叹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一团埋藏已久的地火一下在迸发二处,强力地表达了她对负心男子的谴责。

第六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愤之感油然而起。回忆往事,对照今天,自己的命运是那样地暗淡渺茫,当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而我——这位女主人公也透过氓背叛誓言的面目,看清了他那卑鄙恶劣的灵魂,于是她变得决绝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她对氓已没有什么企求,也没有半句哀告,更不存一丝幻想,有的只是对氓的愤恨和谴责。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

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她受到氓的遗弃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在于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但是,就是这样一首民歌,从汉代以来就遭到了封建文人的极其可恶的曲解。《诗序》把它说成是“刺淫佚”的,朱熹在《诗集传》中也讲:“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悔恨之意”在诗中确实存在,但那是女主人公对自己没能认清负心男子的卑鄙灵魂的悔恨,决不是对“淫”的悔恨。他们把这样一个勤劳善良、忍辱负重的劳动妇女形象说成是“淫妇”,从本质上揭示了这些文人儒士们竭力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秩序的封建立场。

末了,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在结构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本诗是一首带有很大叙事成分的抒情诗。诗的第一、二章,女子追溯当初受氓的欺骗,与他相爱结婚的经过是叙事;第三章用了整整一章抒发了对错误爱情、不幸婚姻的悔恨和沉痛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在回忆中自然引发出来的;第四张又接着叙述被遗弃的经过,叙述中的愤恨之情不由自主地同时产生,她把一腔怨恨全部发泄到无情无义的氓身上,达到了感情的高潮;第五章叙述被休弃后遭到兄弟的咥笑,流露出的是受委屈的心情和被弃无告的伤痛;第六章回顾氓从前的种种虚情假意,表现出的是对负心男子的恨合同他坚决决绝的感情。长诗基本上是按事件发展的过程展开叙述的,诗人的感情脉搏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跳动,时而是悔,时而是自伤,时而是斥责,这种种复杂丰富的感情伴随着对事件的叙述而产生、发展,与叙事水乳交融。诗人抒发的感情由于有了叙述作基础,读者也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引起共鸣。

诗人在叙述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其中一对比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像同一个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从而把氓的虚伪奸诈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又如不同人物之间的思想性格的对比,女主人公的纯朴热情,善良勤劳与氓的虚伪冷酷、损人利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更加能激起读者对氓的愤恨很对女主人公的同情;再如在刻画心理状态,在描摹思想情绪上也是大量地运用了对比:“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把一个处于热恋中的女子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诗歌种“比”的描写更是明显,从而也就自然地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使得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含蓄、隽永。

另外,诗歌的语言形式也是丰富多变。有叠字的运用,如“蚩蚩”“涟涟”“晏晏”“旦旦”;有蝉联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乘彼峗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还有对偶句,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等。这些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旋律美、音乐美,丰富了诗的艺术特色,加强了思想内容的表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abaowang.com/gztd/346539.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看待00后

下一篇:00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