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哪里人?
10岁时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1]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1]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3]
人物家世编辑
祖上爵位
天祖父:列侯(三品至八品)
高祖父:世袭爵位(降等袭爵)
曾祖父:世袭爵位(降等袭爵)
祖父:世袭爵位(降等袭爵,最后一代)
列侯是秦朝至隋朝存在的爵位,列侯不是五等爵中的“侯爵”,列侯级别低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南朝及隋朝列侯为八品。
清朝之前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可世袭罔替。依据清朝降等袭爵的制度,降等承袭的一等公爵理论上可世袭27代,二等公爵可世袭26代,依此类推。不过也有因犯错遭贬,而被跳级降等的情况,但正常情况下,除非被削爵,否则公侯伯至少可世袭10代以上。
在此制度下,只能袭爵三代的,理论上为骑都尉。以清朝的制度来说,林家祖上第一代的爵位应为骑都尉。曹雪芹依照古制,将林家祖上的爵位定为列侯,列侯与骑都尉在爵位等级上相符。
父亲官职
父亲林如海为前科之探花,出仕尚不足三载,初为兰台寺大夫(兰台令史),后调任至扬州任巡盐御史。兰台寺大夫品秩为六百石(正八品),巡盐御史品秩为正七品。
林如海从兰台寺大夫(兰台令史)调任巡盐御史外放扬州并非贬官,反而是重用,故兰台寺大夫的品级不高于巡盐御史。若林如海是身兼二职,其主职工作是在扬州担任巡盐御史,可见巡盐御史的职责远比兰台寺大夫重要。
贾雨村提到林如海时称“巡盐御史林家”,贾宝玉提到林如海时称“盐课林老爷”,如果一个官员身兼数职,提到其身份时应称呼最高的那份官职,这是官场的基本礼仪,贾雨村不可能不懂得这个常识,全书中他人提到林如海的官职时都只提巡盐御史,故巡盐御史是林如海当时最高的官职或唯一的官职。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凤姐道:“你还装什么呆。你难道不知道林姑爷升了湖北的粮道,娶了一位继母,十分合心合意。
在林黛玉梦中,林如海任湖北粮道为升官,可见林如海的官位在湖北粮道之下。此段据推测为高鹗所著,高鹗是内务府世家出身的进士,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中书、内阁侍读等职,故其不可能分不清官职大小,林如海生前最高的官阶为正七品。
家境编辑
林家是书香门第,却并非富贵之家,权势和富贵不足以与四大家族相提并论,故未名列的本省的“护官符”之中。
据《红楼梦》原文所言,林如海去世后,林家已经无房无地,且人口衰丧,实没了人口。林黛玉送完父亲的灵后,带回贾府的就只有书籍和纸笔,其余一无所有,林黛玉一草一纸,所有花费都是用贾府的钱。根据凤姐私底下说的话可知,林黛玉将来的嫁妆也要贾府出钱。林黛玉清楚的知道自己一无所有,用的都是贾府的,这也是林黛玉在贾府中自卑敏感,生恐别人耻笑嫌弃自己的原因。
《红楼梦》第三回: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
气质编辑
贾雨村说: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
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贾雨村和林如海熟识,并未见过贾敏,可贾雨村形容林黛玉气质不俗时,却说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而不认为是林如海不凡。贾雨村见林家的女儿有这样的气质,是十分罕矣的,可见林黛玉身上的气质是林家所不具备的,所以贾雨村只能往林黛玉的母亲一方猜测。林黛玉像母亲贾敏,才有通身的气派,如果林黛玉像林如海,就没有身上的气派了。王熙凤和贾雨村都认为林黛玉的气质来自于贾府,而不是林家,林家没有林黛玉身上的贵气。
人物生平编辑
仙界来历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陈晓旭饰林黛玉 87版红楼梦剧照
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投胎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转世投胎成贾府血亲的林黛玉,愿以一生所有的眼泪替往日露水还他 [4] 。
家庭出身
林黛玉本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母亲贾敏是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初为兰台寺大夫,后调任至扬州任巡盐御史。林家虽并非富贵之家,却是书香门第。林黛玉曾有小一岁的幼弟,养到三岁死了。所以父母对她爱如珍宝,见她聪明清秀,便请了贾雨村做家庭教师,教她读书习字,假充养子之意 [5] 。林黛玉六七岁,母亲一病而终。
10岁-12岁宝黛钗初会
陈晓旭饰林黛玉(87版红楼梦剧照)(11张)
贾母怜她无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边,黛玉10岁,宝玉11岁,宝钗、晴雯、袭人、香菱13岁,薛蟠15岁,贾琏20多岁,凤姐20岁,贾兰5岁,死去的贾珠23-24岁,贾元春22-23岁,迎春11-12岁,探春10-11岁,惜春10岁,史湘云10-11岁,贾珍尤氏30多岁。初次见面,贾宝玉便问她可也有玉没有,她如实回答说没有,不料惹发了贾宝玉的痴狂病,当场摔玉。她感到内疚,夜里独自淌眼抹泪 [1] 。适逢残冬,贾母把碧纱橱里的空间腾出来给黛玉,贾宝玉挪出来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富察明义诗曰“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便是吟咏宝黛隔着碧纱橱同室分榻而睡的场景 [6] 。
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贾宝玉因与林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7] 。
林黛玉10岁,冬底,父亲重病,贾琏送林黛玉到扬州探亲 [8] 。次年九月初三,父亲病逝,归葬苏州 [9] 。十一月下旬,林黛玉、贾琏回京 [10] ,从此常住贾府 [9] 。
12岁林黛玉葬花
元月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元春评价这首比贾宝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 [11] 。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12] 。
林黛玉葬花(87版红楼梦剧照)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贾宝玉要把落花葬在水里,林黛玉则以为大观园里的水干净,但一旦流出去,外面人家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所以她在园内畸角上做了一个花冢,把落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这样才洁净 [12] 。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然后独自回房路过梨香院墙外时又聆听十二女伶演习《牡丹亭》,大受感动,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12] 。受这两本爱情教科书的启蒙,宝黛爱情开始萌芽。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 [13] 。恰好贾宝玉寻来,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贾宝玉连忙赶上去,解释误会,这是宝黛第一次诉肺腑 [14] 。
元春赐端午节礼,独有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一样,触动了贾宝玉;清虚观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触动了林黛玉。五月初二,宝黛大吵,贾宝玉砸玉,这是二人闹得最大的一次 [15] 。至初四日,二人和好 [16] 。初六,贾宝玉在史湘云面前表达对科举仕途的不满,认林黛玉为知己,无意间被林黛玉听了去,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遂有宝黛第二次诉肺腑 [17] 。晚间,贾宝玉托晴雯带给林黛玉两条旧手帕传情,林黛玉作《题帕三绝》 [18] 。
13岁诗社夺魁
八月二十一日,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当日就在探春秋爽斋做海棠诗,众人都推林黛玉那首为上。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探春同意评林黛玉居第二 [19] 。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20] 。
14岁讽刘姥姥
菊花诗会后,刘姥姥游大观园,林黛玉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 [21] 。以致一时高兴,得意忘形,失于检点,行令时将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 [21] 。她还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 [22] ;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23] ;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 [24] 。她这些雅谑之语在回目上被誉为补刘姥姥之余音 [24] ,刘姥姥给她带来了非常珍贵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 [25] 。
14岁步步惊心
刘姥姥刚回家,林黛
蒋梦婕饰林黛玉(2010新红楼梦剧照)
玉就因那《牡丹亭》《西厢记》的艳曲而受到薛宝钗劝导。薛宝钗采取了临之以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步 [26] ,令她在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央告讨饶。 [24] 九月初,薛宝钗又与她促膝谈心,黛玉羡慕她有哥哥、母亲,闷制《秋窗风雨夕》一首。 [27]从九月初到十月中,薛宝钗坚持给林黛玉送了一个多月的燕窝。后来贾宝玉察觉了,婉拒薛宝钗好意,转而求之于贾母,悄悄叫人每日送一两燕窝。此事被赵姨娘偷听了去 [28] ,恰应了当初林黛玉的担忧,招人嫉恨咒骂。 [27] 燕窝事件给林黛玉拉仇恨,令潇湘馆与赵姨娘结怨。果然,那段时间贾府中关于林黛玉的流言四起,诽谤她与贾宝玉私定偷盟 [29] 。
元宵夜宴,贾母借着说书的机会当面辟谣,严厉驳斥所有对林黛玉的造谣诽谤 [30] 。
林黛玉受审、薛宝钗送燕窝,被贾宝玉称为“孟光接了梁鸿案”,意指钗黛和好。然而与此同时,林黛玉病情日益加重,时常“自寻烦恼”“只觉心酸”“只管酸痛” [31] 。连紫鹃都替她着急,巧用情辞试探贾宝玉真心。薛姨妈对金玉姻缘不报期待,林黛玉认了薛姨妈做干娘 [32] 。
七月十五日,林黛玉在房里设坛祭祖,作《五美吟》,分别咏怀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 [33] 。八月,薛宝钗馈赠江南土物,林黛玉睹物思乡 [34] 。
14岁中秋联诗
林黛玉联诗(87版红楼梦剧照)
三月,作《桃花行》。初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但因各种琐事耽误,直到暮春之际,才开了一社,命题柳絮词 [35] 。此后又无下文,大观园诗社无疾而终。八月十二日,抄检大观园。到了潇湘馆,凤姐安抚林黛玉,不让她起床,且说些闲话。王善保家的从紫鹃房里抄出贾宝玉旧物,凤姐淡淡地化解了 [36] 。十五日,中秋夜宴散席后,林黛玉与史湘云往凹晶馆联诗,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等过于颓败凄楚的警句 [37] 。十七日,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林黛玉从花影中走出来提出修改意见,贾宝玉最后改句云“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林黛玉听了,忡然变色 [38] 。
15-17岁林黛玉之死(程高本)
林十五岁,薛家婆子送给她蜜饯荔枝 [39] 。黛、宝梦魇,林黛玉咯血 [40] 。
林十六岁,十月,宝黛参禅,贾宝玉吐露心声,誓不变心 [41] 。十一月,怡红院海棠反季节开花,通灵宝玉丢失 [42] 。林黛玉一面暗自庆幸金玉姻缘或许可破,一面又担心贾宝玉吉凶,因而喜忧参半,辗转难寐。十二月十九日,元春薨逝 [43] 。
陈晓旭饰林黛玉(87版红楼梦剧照)
林十七岁,正月,王子腾在离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药死,贾府一个月内连失两大靠山。加之贾宝玉疯癫,贾政放了江西粮道,赴任在即,贾府不得不加紧筹办贾宝玉婚事。二月初二,贾母为了给贾宝玉冲喜,又想到金玉之说,遂与贾政议定贾宝玉、薛宝钗婚事。同时,为了蒙混贾宝玉,凤姐向贾母、王夫人献掉包计。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贾母院见贾宝玉,二人最后一次参禅。林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贾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44] 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当天,贾宝玉、薛宝钗大婚 [45] ,林黛玉泪尽而逝。当时守在身边的仅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46] ,描绘出“冷月葬花魂”的实景。贾宝玉婚后,精神恢复,听闻林黛玉去世,立刻往潇湘馆悼念,泪洒相思地 [46] 。
林黛玉逝世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薛宝钗生日,贾宝玉复往潇湘馆,对景悼颦儿 [47] 。四月,贾宝玉梦入真如福地(即太虚幻境变形),见到绛珠仙草和潇湘妃子的幻象 [48] 。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