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对墨家看法?
儒家和墨家,是百家争鸣当中最为出名的两派,被称为当时的“显学”,而且详细说起来,二者之间的关系还不小。
儒家重视仁爱,墨家重视兼爱;儒家重视君子,墨家提倡尚贤;儒家讲究以文治使天下太平,墨家主张非攻。
从这些观点看来,儒墨的差别确实不是很大。甚至在《淮南子》中还有这样的记载: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垂,以为民 先,剔河而道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当此之时,烧不暇撌, 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
也就是说,墨子本人曾经就是一个儒家的学徒。文章甚至说他“受孔子之业”,有一定的可能他本人就跟孔子一起学习过儒家的学问。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墨家的学问与儒家的学问如此的相像了——因为他们是同出而异流。但是儒家曾经也多次产生过分化,为何单独墨子这一脉最终发展成为与儒家并列的超级显学呢?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儒家为什么对这个和自己理论上极其相似,源流上有所相同的分支学派如此的憎恨呢?
而曾经专门研究治国和礼仪的儒家,又是为什么被墨子给它改造成了一个专心于科技研究的墨家呢?墨子究竟做了什么让儒生们不能容忍的事情才使得荀子在《非十二子》当中写到: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
不仅仅荀子看着墨子非常不对头,孟子也对墨子和墨家这群人很有“偏见”。孟子在《滕文公下》当中略带嫉妒的说墨家的学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但是却尖锐地指出“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即说杨墨之学是无君无父之学——这是比较文明的说法,直接说就是“禽兽不如”,因为禽兽也还是知道“父”的。
墨家的思想与儒家相似,同时还有儒家所不具备的优点——精于科学技术。墨子在他的论著当中说明了宇宙无限性,同时还对物体的运动做了一定的研究;他定义了“同长”、“中点”、“圆”、“正方形”、“直线”等数学概念,堪比中国版的欧几里得;同时他定义了“力”、“运动”,总结了杠杆定理、光学基础、声学基础。同时,他还是机器人大师:
“墨子削竹为鸢,飞三日不下。”
这样看来,即便是把墨子放到今天来,他也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大师。那么,为什么儒家对他这样的科学家的思想一点儿都不尊重呢?是不是儒家就是反对科学,反对先进的生产力呢?
并不是这样的,儒家反对墨家,根本原因还是墨家的思想与儒家的思想大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譬如看起来相似的仁爱和兼爱,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仁爱,是“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也就是有差别的爱,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儒家对自己父亲的爱与对别人父亲的爱是必然不同的,对自己儿子的爱与对别人儿子的爱也是必然不同的。而墨子的“兼爱”,则是没有差别的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巳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掉,就是因为人们只爱自己的东西,却不爱别人的东西。或者说,人们不能像爱自己的东西那样爱别人的东西,才导致了各种社会乱象的发生。
盗贼只爱惜自己的房子,而不爱惜别人的房子,所以才会闯入别人的房子;官员只爱自己的家,却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才会损公益私。
墨子这个说法合不合逻辑呢?当然也是合乎逻辑的。但是,在儒家看来,墨子的这种说法是违背人性的。
人的本性,就是对自己儿子的爱胜过对别人的儿子的爱,对自己父亲的爱胜过对别人父亲的爱,如果连这种基本的人性都违背了,岂不是“无君无父”,视同禽兽?所以儒生们对着墨家足足批判了2000多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