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现象背后的文化含义?
一、李子柒现象背后的文化含义?
弘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也给别的国家多了解到我们的文化风采。
二、缂丝背后的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历史悠久的缂丝流行于隋唐,但繁盛时期是在宋代。宋人追求精神生活,宋代的绘画和书法都迎来了黄金时代,在缂丝的利用上也进行了创新,与书画艺术相结合,开创了以缂丝工艺织造卷轴绘画的新风尚。由于它更具艺术性,也得名“镂绘”。
宋代缂丝大都临摹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松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
三、洪荒之力背后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或文化现象?
“洪荒之力”体现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用尽“洪荒之力”,最终大破秦军,取得了“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胜利。商丘残疾小伙李创业,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用尽“洪荒之力”手脚并用历时五天登顶泰山,终于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惬意。这说明,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遗余力地做好一件事,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洪荒之力”是大爱无疆、人类本性的升华。平民英雄李学生,在生死一瞬间,用尽“洪荒之力”纵身一跃,救出素昧平生的儿童,献出了年仅37岁的宝贵生命。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妈妈用尽“洪荒之力”和血肉之躯,双膝跪地倦缩着护住3个月大的婴儿,孩子得救了,那句“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遗言至今让人看后泪奔。“洪荒之力”看似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力量,在关键的时刻会把人类的真善美发挥到极致。
“洪荒之力”是厚积薄发、大器终成的最好诠释。自古至今,人类用“洪荒之力”,战胜了一次次灾难,取得了一次次胜利。在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我们很难想到“洪荒之力”背后的付出和艰辛。据一名体操奥运冠军讲,他从4岁就开始,每天要做上千次的肌肉韧带训练。举重奥运冠军龙清泉9岁时开始接受训练,那常人难以忍受的魔鬼训练甚至让他父亲都不忍直视。每次到家,龙清泉手上破裂的老茧,让他连握拳都握不紧,母亲看了掩面哭泣。他们在赛场上用“洪荒之力”,弘扬了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国家增光添彩,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正能量。
四、中式糕点背后的文化?
中式糕点有着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滋味各异,具有重油、轻糖,酥松绵软,口味纯甜、纯咸等特点。
中国传统糕点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主要分为京派、津派、苏派、广派、潮派、宁派、沪派、川派、扬派、滇派、闽派等。糕点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糕饼点心的总称。
五、豫剧背后的文化内涵?
豫剧(英文:Henan Opera),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与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也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家。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戏曲”等。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谁说女子不如男》 豫剧《花木兰》选段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山西、河北、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豫剧保护单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编。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得出豫剧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的结论。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明确记载,北宋东京开封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勾栏瓦舍遍布全城,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当时在开封已经演出了大型杂剧《目连救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河南大学豫剧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六、关于烟袋背后的文化?
烟袋,由烟袋锅·烟袋咀·烟袋杆组成。烟袋的档次也由这三个因素决定。烟袋锅材料上有铜·铁·银之分,工艺上有普通和簪花之分,簪花需要手工。烟袋咀材料多样,木头咀,玛瑙咀,玉石咀,铁咀,铜咀,银咀等。工艺有普通和雕刻两种。烟袋杆,基本以木质为主,也偶有金属,但不多。木质材料有枣木·梨木·老鸹眼·水曲柳·红木·紫檀等。材料和做工决定着烟袋的档次,烟袋的档次决定着主人的身价。
其次,不同场合抽烟有讲究。祭祀场合不能抽烟,尤其不能亮出烟袋,有不敬的成分;丧事停灵处·出殡路上·下葬过程都不能抽烟,不能亮烟袋,不敬。有长辈在场,晚辈不能首先抽烟,如果晚辈有抽烟的想法,要先给长辈装上烟,给长辈点着后自己才能抽。
第三,烟袋杆的长短有讲究。1,男人一般不用太长的烟袋。岁数大的老年男人可以用长一些的烟袋,但短于同龄女人。2,一家人中晚辈的烟袋长度和档次不能超出长辈。3,年轻男女都普遍用短一点的烟袋。4,做了婆婆的女人普遍用长烟袋。
第四,婆婆用长烟袋有讲究。婆婆用长烟袋是地位的像征。新媳妇过门第一天,早早起来给婆婆到尿盆儿,(这是过去北方特有的习惯,冬天寒冷,屋里放一个便盆,用以小解。),然后,用婆婆的长烟袋给婆婆装一烟袋烟,烟袋咀方向朝婆婆,双手恭恭敬敬奉上,点着。婆婆不管抽与不抽,都要接过来,这种仪式性的礼节,相当于儿媳妇的表态性发言,一切尽在不言中。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最形象的诠释。这也是做了婆婆的女人为什么用长烟袋的原因。烟袋杆的长度以自己叼着烟袋咀够不到烟袋锅为标准,自己够不到,当然得别人帮忙点烟,谁点烟?当然晚辈。婆婆烟袋杆长还有一个作用,儿媳惹婆婆不高兴婆婆可以随时用烟袋锅敲打儿媳脑壳。但有婆婆抽烟,儿媳在场,一定给婆婆点烟。儿媳的孩子大了,可以代劳。孙子辈可以替妈妈给奶奶点烟。婆婆去世,长房儿媳继承婆婆的长烟袋。也是接过家庭权利的象征
七、鹏的文化现象?
“鹏程万里”这个典故是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相传在很久远之前,北海有一条长得十分庞大,长达几千里的大鱼,名叫“鹏”。后来这“鹏”摇身一变又变成一只大鸟,名叫“鹏鸟”。相传这鸟是鸟头、鱼背、鹰爪,自古以来的画家们以此为题材都以鹰代替“鹏”,本身都把这典故理解错了。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远程,自古此语比喻理想宏伟,前程远大。而且这典故是神话传说,并不是真实存
八、长城背后的文化因素
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长 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 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不怕苦的精神、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九、π背后的起源和文化?
历的π首次出现于埃及。1858年,苏格兰一位古董商偶然发现了写在古埃及莎草纸(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上的π的数值。
古代巴比伦人计算出π的数值为3。但是希腊人还想进一步计算出π的精确数值,于是他们在一个圆内绘出一个多边形,这个多边形的边越多,其形状也就越接近于圆。希腊人称这种计算方法叫“竭尽法”。事实上这也确实让不少数学家精疲力竭。阿基米德的几何计算结果的寿命要长一些,他通过一个九十六边形估算出π的数值在3至3.17之间。
在以后的700年间,这个数值一直都是最精确的数值,没有人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到了公元5世纪,中国数学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和他的儿子在一个圆里绘出了有24576条边的多边形,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样才将π的数值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达·芬奇计算π的数值的方法既简单又新颖。他找来一个圆柱体,其高度约为半径的一半(你可以用扁圆罐头盒来做),将它立起来滚动一周,滚过的区域就是一个长方形,其面积大致与圆柱体的圆形面积相等。但是这种方法还是太粗略了,因此后人还是继续寻找新的精确方法。
十、文化现象举例?
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朦胧诗,一反传统诗的明晰主题,呈现多义朦胧意蕴的新气象。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