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育儿?
育儿先育己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在重新塑造自己,想要孩子怎么样,就先让自己变成那样的人。自律、感恩、有责任心、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这些都是生而为人最基本最有益的特性。之前不理解专家说的教育孩子首先是要教会他如何做人,而不是一味追求他的分数高,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
那么你的育儿方式真的正确吗?教你如何合理发展自己的育儿方式
我相信,很多父母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各种关于育儿的段子,或者各种育儿畅销书,都会有一种感觉:无所适从。
每天听着各种矛盾的声音。一会说:打孩子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一会说:不打孩子才毁了孩子的一生。一方面说:父母决定孩子的高度,于是各种拼爹拼妈拼祖宗。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各种二代的丑像,爹妈真的那么有用么?说实在的,网上这些文章搞成了一片巨大的认识的迷宫,让许多爸妈无所适从。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能理解这种迷惑。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一直想要找到一个“对”的育儿方法。但就我的认识来说,这个看似简单合理的要求,却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现在的我们对于“人”这个生物的了解来说,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标准的解决方案。因为,人是多样的,然后每个人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达成的目标是多样的。所以你要说一个标准答案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人会不能理解,我就想我孩子读书好,工作好,婚姻好。有那么难么?是的,这几个要求看起来简单。但我想换个主体让大家体验一下,我把人换成一家公司,一个企业。我希望我的公司运作良好,业绩稳定,不断发展。这个要求简单么?但是能有多少企业可以做得到?一个人的自身管理其实和企业管理很类似。读书好,工作好,婚姻好这些都是表象,而背后是依赖着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不断观察,分析和调整才能够达成的。不去用专业性的知识和理论去支持。很容易卡在一个非常低效的状态之中。
一个大企业能够依赖于微信里面的流行文章作为核心的指导和架构么?那显然是不行的。那反过来,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养育好孩子,光是靠自己想一套,或者微信上的热点文章来做指导。很容易陷入一种:自己无法察觉的低效状态。就像很多小店铺的老板。他觉得自己每天有吃有喝,收支有盈余就是好。但看不到自己更多地方的低效和其他的可能性。无法发展到更大的规模。更好的状态。当产业升级之后,只能黯然的被边缘化。
我们养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专业的心理学研究,从人、社会、历史、文化等等方面,其实已经累计了大量的现成的经验和素材。在学习过这些内容之后,我发现,微信的文章中,不少例子其实很早就出现过了,而且就像涛动周期一样,每隔一代人就会来这么一波。手法一点都不新鲜。无非是危言耸听,然后抛出一个看似符合常理,但其实非常短视的观点。家长能够在短期内收到正面的验证
然后,等过了几年之后,其实发现这个也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或者疲于副作用的时候,也很难再找始作俑者的麻烦了。
那么我们话说回来,家长的精力有限,如何去做好呢?
首先,有限的精力,去更多的放到心理学的专业书籍上去。
事实上,有些畅销育儿书,它不能说有错,而是不合适你。有些家庭里面,全职妈妈每天大量时间与孩子互动的,她的各种育儿的操作这是很多非全职家庭,孩子有保姆或者长辈带的家庭难以复制的。她在孩子那边有大量的情感的“存款”,有时候即使发个火,或者训斥一下,甚至有体罚这样的负面行为,是可以被日常的这种情感累积给带过的。这个在心理学研究上也是有支持的(不是支持体罚),体罚的确是可以被情感沟通补充的(然而体罚完安抚,这个依旧是个低效的方式。并不值得推荐)
但是,像我们不少父母在孩子那边没有那么多的感情的“存款”的时候。这么操作,那么就大概率的赤字滚出了(注意,大概率,也许孩子会有例外,不过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运气,有这个运气的也躲不开各种副作用)。
其次,如何善待自己,就如何善待孩子。
很多育儿书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法教孩子了。这个也忌讳,那个也忌讳。对孩子太好了孩子会变坏,对孩子太凶了,孩子会变坏。真的有点邯郸学步,最后自己怎么走路都不会了。
在这个事情上,我们要学会的是换位思考。我喜欢别人怎么待我,你的孩子也是大概率与你相同的。如果你烦那种特别热情的,无视隐私界限的照顾的。那么,你就不要延续这种行为。注意好孩子的隐私,好好和孩子沟通。反过来,如果你觉得希望获得别人的照顾和关怀的。那么,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多注意孩子的需求。不要延续父母信奉的那种所谓的“意志力”、“独立”、“抗挫折”等等的教育方式。善待孩子,也是在善待小时候的自己。
不安于现状,持续学习。
育儿这个事情是随着孩子一同发展的,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更多的新生事物的产生,带来的影响,我们是不断需要更新自己的认识的。事实上,我也是由一介小白一点点的走到今天。如果我一直抱着,养孩子这种事情有什么的心态,走到今天的话。损失的可能性是巨大的。育儿这个世界远比我刚开始想象的要大得多。它不是简单的几条生活规范可以概括的。不完善的知识,不正确的育儿方式,孩子小的时候是你控制问题,等到大了,各种问题都被累积沉淀下来以后,就是这些问题反过来控制你了。
而好的育儿方法,本质上就是让问题难以生成。而不去生成问题,需要有远见,需要有靠谱的经验,这都依赖于不断的学习。而不是:我就是这么长起来的,我也不是好好的么?这种带有幸存者偏差的认识。
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而对于那些新晋的父母,我也发现一个倾向,过于的反对所有上一代的,旧有的内容。这一点在育儿早期不少落后的旧有观念的确是应该被修正和改变的。但当我孩子进入了小学学习之后,我开始对于教育学的学习,我就发现传统的学校教育就不是那么可以随便推翻的了。事实上,学校的教材内容对于孩子认知发展程度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而传统教育中被诟病的内容不是那么简单的可以说明白的。一句传统教育扼杀创造力,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它其实更多的问题出在了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更多的提高,而不是它本身糟糕到了一无是处。
而现在有些父母让孩子读私塾,脱离教育架构的自我教学。这类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行为,其实,是会付出非常大的机会成本的。
客观的看待育儿中的每个事件,该反对的,的确应该毫不犹豫的反对,但每每反对之前,仔细的去了解一下,自己反对的究竟是什么。何来何去,在科学的体系一下做个评估,选择一下收益和风险。不因为自己的情绪和喜好,而将有价值的东西给破坏了。
降低期待
这个标题,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合理期待,但由于大多数人都会过高的期待孩子,以及育儿方法的作用。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事情,主要就是降低期待。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家长,养着普通的孩子。而且历史上的很多神童案例中,即使神童,要是背上超过他能达到的期望。黯淡的概率也是极大的。宁铂、William James Sidis、沈文裕都是很典型的案例了。
要知道,我们人有个特征,总是会着眼于我们眼前的,还没获得的内容。但作为一个人,他能够达成的内容是有限的。当忽略了其已经完成的部分,然后不断的要求其达到没达到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同样的,一个教育方法也是有其适用范围的,把任何教育法推广到所有的内容上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将期待放到合理的范围内,这就变得很有价值了。就不会出现:又要孩子语数外好,又要会个乐器或者会个画画,然后再学个编程,再练个舞蹈,打个网球。孩子是个正常的人,人的发展就是会有长短的,不存在完人。降低了期待,教育有了取舍。稳步的发展自己的优势。长远来看就会是一个最大化的解决方式。
而作为父母,也不会陷于各种孩子达不到的挫败感之中,反而可以更为轻松的处理亲子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还是要强调一下第一条,阅读专业的书籍,进行专业的学习,这是之后几条的基础,育儿这个事情和任何其它事情一样,可以专业化,而且专业了以后,不说吊打门外汉吧。至少优势是极其明显的。我相信大家看过爸爸去哪里面,夏克立的表现就知道了。有了专业知识,才能够明白之后几条的意义和价值,这才更不容易被各种育儿的文章和信息所困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